卷一 第一百四十六回 收心器物 (第3/3页)
事情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伦理道德的底线会被完全冲破,蔡琰心底最后的希望也会灰飞烟灭。
叹过之后,曹操轻声问道:“昭姬,今日乃中秋佳节,又正值许都大收,上至官卿下至平民,尽皆欢笑,但为何你的琴声歌意却如此的悲凉?”
蔡琰道:“中秋佳节本为家人团圆之时,可是今日的昭姬早年弃亡夫归家,家父又已逝多年,兼长安之乱时族人尽没,时至今日又有甚家人可与昭姬团圆叙情?虽得叔父救还暂居于此,可是当耳边听到他人团圆时的欢笑鼓乐,自叹昭姬并无一亲人在侧可倾诉胸中苦闷,只有对月弦歌,借此一抒哀怨而已,却不想惊扰到了叔父,还请叔父恕罪。”
曹操摇头轻叹道:“你还年轻(蔡琰今年二十四岁),虽说孤与君父是为故交,但你长住在孤府上终不是长远之计,依孤之见还是给你寻一佳偶方为上。”
蔡琰闻言,几近于麻木而无神的双眼稍稍的亮了亮。
曹操接着道:“你还记得孤之义女婉儿吧?你初归许都之时,孤曾让婉儿来与你作了近月的伴,那你应该有从婉儿的口中听说过6仁6义浩才是。”
“6仁……”蔡琰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麻木的脸上并没有露什么表情,但是心里却回想起了婉儿提起6仁时那一脸幸福的样子。
曹操道:“他比你年长一岁……此人虽出身卑微,没读过什么经史典籍,但却有过旁人求之不得的奇遇。如今的他身负治国长才,虽因些许的无心之过被孤贬去许都城南的萌县为令,但用不了多久孤就要将他迁回许都重任重职,日后必为国之栋梁。更难得的是他精晓音律……孤思来想去,觉得你们二人甚是般配,只是尚不知你二人意下如何?”
蔡琰楞了楞:“他、他不是已有婉儿在侧了吗?”
曹操摇头道:“婉儿如今虽有孤之义女之名,但最初时只不过是孤下赐给义浩,照应义浩饮食起居的厨下侍婢。会有今日的义女之名,孤都很能说得清其中原委……这些都不重要,孤只告诉你,义浩与婉儿至今并未曾行礼完婚,因此在名义上,婉儿也只是义浩的侍女而已。”
此刻的蔡琰其实不知有多么想尽快离开曹府,可是一回想起温柔善良的婉儿,蔡琰心中总有几分不忍心:“叔父……”
曹操一摆手:“不必说了,孤知道你想说什么。孤曾听过你与婉儿的琴笛合鸣,借琴笛之音,孤感觉得到,你与婉儿一定会合得来的……还有,孤也相信义浩会对你很好的。”
蔡琰缓缓的低下了头去,心中默默的盘算了一阵,再抬起头来时向曹操恭敬一礼道:“昭姬终乃一介妇人,一切听从叔父的安排便是。”
曹操细望了蔡琰数眼道:“还有一件事你要记住,这6义浩总有着几分浪子心性,其本意并无意于青史功名,若如此终有负其胸中大才。昭姬,若你真的肯……”稍稍的顿了顿,因为曹操其实不愿说出这个词,停顿了这一下之后,曹操才接着道:“你当劝诫于他,让他知道男儿立世当以不世之功名为重,不可一意玩闹,荒废大好时光。”
蔡琰的头又缓缓的低了下去,语气平淡之极的道:“请叔父放心,昭姬……明白。”
曹操又望了蔡琰一阵,心中却始终有些割舍不下,不由得放柔了几分语气道:“要不这样吧……你今夜做一些出行的准备,趁这几日秋高气爽,借踏青为名随孤去萌县见一见义浩。如果这6义浩不合汝意,孤……亦不强求。”
“昭姬领命。”依旧是平淡到近乎于冰冷的语气。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再往下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夜已深,曹操知道不便在这里多留片刻,只能在心中轻叹着辞别蔡琰,离开别院。蔡琰只是送到了院门那便合上了院门,搭上门闩转回身来时,蔡琰抬头仰望夜空中的明月,长长的叹了口气,心中暗道:“亦不强求……其实我还有得选择吗?或许自被掳往北地时起,这就已经是我注定了的命运。曾是名动天下的侍中之女又能怎样?到头来,我不过是一个收拢人心的器物罢了。6义浩……真正不能强求的人是我,如果你能有对婉儿的一半来对我,我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