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一百三十七回 内外兼顾 (第2/3页)
给人参奏他的借口。
正为难间,郭嘉的声音冒了出来:“臭小子,你这家伙来了许都也不去我府上和我打个招呼,是不是也太不给我面子了?”
“老郭!?来得正好!”6仁大喜过望,马上就奔到了郭嘉的身边道:“他话不说,你手头有没有钱?”
“……”郭嘉无语中向6仁竖起了中指:“你混蛋!见我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向我借钱!说吧,要多少?太多的话你知道我是拿不出来的。还有,你得请我去青果酒肆喝酒!”
——————
一个来月后,萌县县城中多出了一个养鸡场,而6仁此刻正对着数卷竹简在向招慕来的人丁讲解一些大规模养鸡的注意事项。
在中国近两千年的封建经济体系中,基本上一直都是以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为基础,连带着家禽圈养也是以户为主,真正系统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养殖业几乎为零,了不起也就是家中有富余粮米的人家多养上十几二十只的鸡鸭而已,结是是养殖技术自然也就跟不上去,所以肉食可以说一直是小农家庭的奢侈品,而在旧时有一句话是这么形容的,叫“养鸡为油盐,养猪为过年”。这种情况一直到建国后的七十年代末期才有所改变。
建安二年许昌各地的屯田成果非常之好,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了比较充足的粮食,那接下来对可以改善生活的肉食的需求量马上就会上去,6仁现在就是看准了这个空子要抢这第一桶金……本来这第一桶金是想留给荀氏的,不过6仁一想起上次荀氏拿他的安危来试探曹操够不够器量总会有那么些气不过,现在要把这第一桶金赚回自己的腰包却也格外的心安理得。
人手?有!养鸡养鸭又不是什么重体力活,招慕些女子就可以应付得了。
饲料?有得是!6仁向荀彧讨来的碎米、糠皮要多少有多少,还绝对的纯天然、纯绿色、无污染,兼之营养丰富能让鸡鸭快增肥。而鸡粪还是种菜的好肥料。
至于科学的养殖技术咱就不说了……
其实增加肉食最好的家禽是猪,不过猪的成长度比起鸡鸭相对来说要慢上许多,成本相对也要高些,6仁目前的经济状况有些承受不起,所以先选择了周期短、见效快的鸡鸭进行短期的回本取利。按6仁的计算,等到糜贞的商队回来时,6仁差不多也可以用鸡鸭之利兴建起猪舍、牛舍什么的扩大产业。
只见这会儿6仁向一帮子妇女讲得口干舌燥,好不容易讲解完了一卷之后放下手中的竹简喝了口茶,再向一众妇人问道:“都听懂了没有?”
众妇人一齐摇头,6仁只能无语……还是亲自上前,手把手的教吧。虽说6仁也只知道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过总能起些带头作用。现在养鸡场是如此,迟一些建起来的养猪场、养牛场、织布厂什么的也差不了太多。唯一不用6仁费什么心的,可能就只有制酒作坊了……
——————
许昌,曹洪府。
时间已经到了建安三年的五月夏中,而曹洪因为被曹操罚在家中思过三月,除了公事之外不能出门,直到前几天才解的禁。此刻的天空在下着蒙蒙细雨,并不是适合出行的天气,曹洪也只能躲在家里看看书。
“主君,萌县县令6仁6义浩求见。”
“嗯!?”曹洪一听到6仁的名字就有些烦燥,有心想不见吧,可是想起曹操对他说的话,又使他实在拉不下这张脸来。紧紧的皱了皱眉头,曹洪还是吩咐门人把6仁请到客厅见面。
见面后礼罢茶毕,二人的神情却也各不相同。相比起曹洪的烦躁郁闷,6仁的脸上却是满面春风的微笑。曹洪知道,6仁这几个月在萌县那是搞得风声水起,钱赚得哗哗直响——就十来天之前,6仁的萌县贩运了六千多只鸡到许昌,因为价格便宜实惠,三下五除二的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