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一百一十三回 乐祭好友 (第3/3页)
笛,一支因为心中有愧而为好友而奏,另一支则为关怀自己的兄长而鸣,悲伤的笛声在曹昂墓的上空轻轻的飘荡着。听着这悲伤的乐声,丁夫人、婉儿、诚、信、兰、侍女……甚至连6仁自己的眼中都划落下了泪珠。
此刻在离曹昂墓稍远的小丛林之中,还有一个人远望着曹昂的墓碑,倾听着6仁与婉儿的笛声,眼角也划落了泪珠。许久之后,6仁与婉儿终于曲终,向丁夫人施礼话别,登上马车回转许昌城,这个人却一闪身隐入树后避过了6仁的车驾,而6仁在马车上举袖拭去泪痕的举动也完全落入了这个人的眼中。
等到6仁的车驾远去,这个人望了望仍在墓碑前落泪的丁夫人,本想上前的脚步却还是停了下来。缓缓的回过身,这个人向身后的另一人轻声道:“奉孝,当初你为何要将义浩数荐于孤?”
郭嘉沉吟了片刻才道:“嘉初始于他时,觉得他虽非可为主公画谋定计之人,但胸中偶有远见高识,可为一参议之才。到是他精于农桑理民之干着实出乎于嘉意料之外。”
曹操叹道:“是啊,他除了是个能吏之外,也是个偶有预见的参议之才。可惜,孤未能把你的话记在心上,也就未能把他劝孤小心贾文和的谏言记在心上……悔矣、恨矣!若孤能听义浩之言,又岂能有此大失?”
“主公……”
曹操摆了摆手,望向曹昂的衣冠冢轻声道:“丁夫人在此,孤不便上前祭奠昂儿,还是改日再来吧……”回想起方才6仁与婉儿合奏的悲伤曲乐,还有6仁在马车上擦拭眼角的画面,曹操再次叹道:“孤失却爱子,义浩又何尝不是因孤而失却好友?奉孝,你代孤邀义浩今晚来府,孤想与义浩对饮长谈。”
(近观书评,有人说6仁多智而近妖,会被曹操认定为一神棍,必为曹操所不容……拜托!瓶子在书中哪里写过什么6仁过份“预言”的话?请仔细看一下107回里6仁是怎么对曹操、典韦说的——
“明公如今兵精粮足军势甚重,又有朝庭诏命而名正言顺,反观宛城张绣却其势甚微,见明公军至很有可能会不战而降。只是张绣此人固不足虑,但其身边的谋士贾诩贾文和却不可不防。此人旧日曾献计于李、郭,以至祸乱天下,用计极毒,堪称毒士。张绣若降,明公当于时取质,营寨亦当谨慎防范,切不可疏忽大意。”——这个是劝曹操小心贾诩。
“我曾有过这样的设想,假如我是张绣,明知不敌明公却又不愿束手就擒,那不如行一险计。明作归降,暗中准备,只待对方疏于防范之时一举而动。若能击尊斩,彼军必乱!”——这个是作一种对方可能用采取的计策的推断。
以上是三国时任何一个有能力的谋士都可能会说出来的话,哪里出现过什么神棍的姿态了?至于预见典韦的双戟会被盗……且看看107回里的原话是什么——
“方才我向明公进言,说大军此去张绣很可能会不战而降,但需防其中有诈。有些话我不好向明公直说,只能交托于你……明公为人,败能思过,胜却极易忘形。若纳张绣之降,明公很可能会于忘形之下疏于防范,如此则极易被张绣所趁。典都尉,你身负明公安危,切记张绣若降,万万不可因胜而贪杯,双戟亦不能离身……”——这好像是劝一个保镖“枪不能离身”没什么太大的分别吧?
最后是在曹昂那里,6仁也不可能“预言”直说是不是呢?或者应该怪瓶子偷了一下懒没写得太细吧。到111回曹昂觉典韦的双戟被盗回想起6仁的话,而6仁一再劝诫曹昂要小心张绣、贾诩来阴的,那曹昂的第一反应其实是“保镖的枪肯定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偷走了”,而一个保镖的枪不见了,真正的目的又会是保镖吗?当然是指向保镖所保护的人!
算了算了,这件事应该算是瓶子的偷懒又正好碰上了书友们的惯性思唯吧?看来以后还是得写得详细,如流水帐一般的详细才行……那样好累啊!
最后最后……无耻求票、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