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九十二回 代而行试 (第3/3页)
之业?”
曹操望了曹昂好一阵,眼缝也越眯越细。以他这个当父亲的对曹昂的了解,曹昂的确不会在这种事上面为了私人感情而去说假话,只是方才曹昂所说出来的话,也未免使农业知识还停留在现时点的曹操太难接受了一些。
桌几上便是荀彧的信简,曹操又拿起来细看了一阵才道:“奉孝,你最初向孤举荐6义浩,其实是以私情居多吧?”
郭嘉马上拱手道:“不敢欺瞒主公,初时嘉举荐义浩出仕,的确是以嘉之私情居多。只是在那时嘉便觉得义浩虽看似平庸,但胸中见识亦有其过人之处,若为军之参议对主公也当有所裨益。到是义浩出仕之后一步一步所做出来的事着实出乎意料。嘉在此也斗胆坦言,嘉……看不透他这个人。”
曹操点了点头,又看了几遍荀彧的信简之后道:“奉孝之荐有私情在胸,不顾可也;元让心性率直,易为人所欺,其荐亦可不置。到是文若之荐不可不理……”
其实曹操此刻的心底有些犹豫。怎么说呢?毕竟6仁给曹操的第一映象也实在是太差劲了点,别忘了6仁最初与曹操见面时居然惊得一**坐到了地上。之后6仁做出了些成绩,是令曹操对6仁的看法有些改观,但曹操仍然认为6仁是个不可大用的人。
此时此刻,荀彧可是在信中建议曹操表奏6仁为许昌令。而许昌令那是什么官?如果迁都成功,许昌令可就相当于现在的都市市长!如果没有非常好的才干,这个官当不下来还是小事,曹操的军政中心乱成一团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犹豫了很久,又在帐中打了几个来回,曹操才捋须沉吟道:“他只想出仕四年吗?四年……我到想看看在这四年里6义浩能做出什么样的功业!”
郭嘉问道:“主公之意是……”
曹操摆了摆手道:“文若在信中说,只待圣上应允迁都于许的诏命一下便表奏6义浩为许昌令,好教其能在来年春耕时节之前赶往许昌,以许昌令之名慕民屯田,充实府库。只是京畿城令又岂是可随便给予的?6义浩一无名望,二无家世,兼之年齿甚幼恐难服众。孤意欲先表6义浩为代守许昌令,权领许昌农桑诸事,待孤携天子到往许昌之后再观其情而定之。若只是身怀百里之才,不能胜任许昌令一职,孤自会量才而用,且日后他要走孤也不会留难于他;但如果他真的如文若信中所说的那样,身怀萧何富国之才,孤定当设法留之!”
说完这些话,曹操的双眼又再次眯了起来。其实还有几句话曹操没有说出来:
“文若一向看人极准,我本应对6仁信而用之。只是此人连奉孝都无法看透,我不好好的试探他一下心中不安呐……如果他真的是一个身怀如萧何般富国之才的人,那就无论如何也要把他留下来……如果他真是这种人才,那就绝对不能让他流落到其他诸候的手里去!!”
(昨天周日,瓶子偷了个懒休息一下哈!另,最近几回似乎有点罗嗦,但瓶子觉得必须得写。因为瓶子觉得吧,曹操对6仁从漠视到重视得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期与试练期,如果跳过了这一节,会使情节上不太流畅来着……不多说了,求票、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