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九十二回 代而行试 (第2/3页)
人之处。而你既愿与其结交为友,诸事就看你自己如何去把握了。想为父已年过四旬,而你正值青壮之年,多与这些有才干的人交互往来对你自有莫大的好处。但是亦不可过从甚密,顾此而失彼。”
“孩儿谨记!”
曹操满意的向曹昂点了点头。其实在曹昂的身上,曹操能看到几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也有意的想把曹昂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现在见曹昂年纪轻轻的就能妥善的处理好与属下之间的关系,隐隐然已经有了几分上位者之风,曹操能不感到欣慰?
正事差不多谈完,曹操便与曹昂聊起了家常。谈了一阵,近卫来报说郭嘉求见,曹操便命请入帐中。郭嘉入见,彼此间随意的行过礼之后,曹操便问道:“6义浩怎样?”
郭嘉略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道:“他还是老样子,胸中常怀避世之意。尽管他出仕至今已近三年,间中也曾自荐求职,但我感觉得到他并不是为了仕途亦或是求得功名而如此。在我看来,他似乎只是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事成之后便打算一走了之,继续当他的闲云野鹤逍遥世间。”
曹操闻言微微的皱了皱眉,曹昂则若有所思的接上话道:“孩儿在6府养伤时曾听婉儿提起过,6兄似乎只想为官四年,四年之后便会带着婉儿辞官回乡隐居。至于这为官的四年里,6兄似乎是想全力推广稻谷的种植正法,好教百姓能不再只是亩田石粮。之后孩儿也曾与6兄攀谈过一些这方面的事……若按他的原话,说如今百姓耕作之法都是什么‘粗旷式’的耕作,最多只能收获到一半的粮米甚至更少。而如果教会百姓如何精耕细作,至秋收之时至少可以多获三至四成的粮米。还有什么套种之法、轮耕之法、家禽圈养之法……孩儿虽鲁钝,但也曾苦读过不少书籍,只是对6兄所言及的事物,根本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父亲知孩儿倦惰不曾躬耕,因而不知晓农事,但是孩儿觉得若真按6兄所言之法去做,国之岁入至少可提升三成……濮阳秋收时孩儿出城游猎,曾特意寻十屯老农问询过,都众口一辞的说今年的濮阳十屯按6兄所授之法耕作,虽不是丰调雨顺之年,却胜似丰年!而按6兄所说之法,他似乎还只是用出了一半。”
“嘶——”一向不怎么过问后方农耕的曹操这会儿也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气。曹操只是不怎么过问,农桑之事一向都是全权交给荀彧来处理,但绝不代表曹操不重视农耕。正相反,曹操自举兵以来可没少在后勤粮草方面大吃苦头,所以曹操对粮草补给方面的事其实是非常之敏感的。先前荀彧与夏候敦的举荐就已经让曹操开始重视6仁这个人,突然一下又从自己的亲生儿子的口中听说6仁可能只是用出了一半的方法就能让他老曹的境内粮草产量提升好几成,那如果真的让6仁全力施为又会是什么情况?这个已经很难想像下去了。
自席间站起身来,背起双手在帐中打了几个来回,许久之后才眯起双眼向曹昂问道:“昂儿,你可有因与6义浩结交之故就刻意偏袒、夸大于他?你方才所说之话,是否言过其实?”
曹昂赶紧摇头:“父亲何出此言!?举贤任能,为的是父亲大业,孩儿又怎能只顾私情而坏却父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