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九十回 由轻渐重 (第2/3页)
不多,虽然于陈地、武平的袁术军、黄巾贼那里掠来不少,但仍入不敷出。而洛阳一境遭旧日董卓之祸早已是千里无人,无野谷可掠供大军就食。大军在虎牢停留之时,已经是在动用后备的粮草了……”
曹操还是眼皮都不抬一下:“知道了。你先退下去吧。”
王垢一看曹操这么心不在焉的可就有些急了:“主公,军中只有此月之粮,若粮草用尽则军心必乱!主公当早作定夺才是!愚以为主公当趁有一月之粮时,退还兖州……”
曹操的眼皮总算是稍稍的抬起了一点点,但却没有回应王垢,而是在心中暗道:“退还兖州,保守濮阳、陈留等郡县?带着天子过去?濮阳离袁绍的地盘那么近,不是在让袁绍来抢吗?这个王垢,忠心是很忠心,但毕竟才智不足,不堪大用啊!”
把手中的竹简合好,曹操向王垢笑道:“汝且勿忧!若孤行程计算得不差,二十日之内,濮阳必有粮草送至。你且记住,各营各寨与宫室所需的粮草,该的照样下去,不必有意减数。犹其是天子与一众朝官的万万不可有误。”这可关系到曹操的面子问题……准确的说是向献帝与汉庭旧臣在做一种自身实力的体现,让献帝与汉庭旧臣对曹操的实力有信心。
王垢犹豫了一下便领命出帐,曹操再度打开竹简细看,一边看一边微笑道:“文若,你真不愧为吾之子房!不过看你信中之意,到是你这个吾之子房,又给我找了个萧何回来不成?濮阳城外十屯,单是纳入府库之粮竟有五十余万斛!孤数万大军,明年一年的粮草都有着落了……”
接着往下看,曹操的眉头一下子就扬起来老高:“怎么?这6义浩于去冬提出濮阳屯田之议时就建言洛阳残破不宜保守,宜奉天子迁都许昌?此人竟有这般远见!?”
这里要说明一下,6仁从鄄城屯田点调回来的时候曾一时口快向荀彧说出过迁都许昌的事,但当时荀彧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迁都可不是闹着玩的事,闹不好就会是天下震动。但是随着时局的展,荀彧也感觉到一个残破的洛阳的确不适合曹操在这一时期的战略展的需要,而位于曹操势力范围中心位置的许昌要比洛阳适合得多,因此荀彧对当时6仁的提议也就留上了心。再换句简单直白点的话来说,最早提议曹操迁都许昌的人已经不是董昭,而是变成了我们的“神算”6仁。
看到这里曹操微闭上双目,脑海中回想起了数日前董昭与他密会时所说出来的话。同样是劝曹操带着献帝迁都许昌,董昭主要是详细的分析了曹操如果迁都许昌就能争取到军事与外交等方面的主动权,荀彧信中的分析则重点在于对今后战略走向的重要性。两方面综合起来考虑的话,那迁都许昌是一件务必要做的事,因此曹操这时也作出了迁都的决定。
信最后是荀彧对6仁的评语:“遇事多有急智奇计,且偶有深远见识,但因其浪子心性之故,胸无大志之下难有大略,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