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四章 话痨本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四章 话痨本色 (第2/3页)

记性。康熙说地话居然背地这么溜。

    “也不完全是这个意思。皇阿玛也说过。‘大臣则自有大臣之体。当行有益于地方民生之事。非徒尚操守而已。即使操守平常。民犹谅之。未若自恃廉洁。贻累地方之为甚。木偶泥人。纵勺水不入口。安所用之”四阿哥接上了话。“他老人家认为。不能办事地清官。‘反不如不清之官’。而且‘清官多刻。刻则下属难堪’。皇阿玛也说自己‘屡为借口操守欺’。所以清官要用。也要量才而行。宁用操守平常地能吏。不用因循误事地清官。”

    “爷说的这话是在理的,也是真正为朝廷和百姓考虑的,不过,怕是平常百姓不一定能明白,”看来四阿哥对老康的话也是耳熟能详的,云锦心下叹息一声,“就他们心里认为,只要是清官就是好的,刚才二位爷所述皇上的话,想来也是他老人家私下里说的,明面上必然是对清官赞扬有加的。”

    云锦的叹息当然是其来有自的,四阿哥这个人是个办实事的,当了皇帝以后也是多为百姓民生着想,只是说话太过直接,而且做事也太过急进,反而是出力不讨好,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其实雍正时期是居功至伟的,康熙末年国库已经空了,是雍正一点一点儿,起早贪黑的给添满了,而且也让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可是大家却只说是康乾盛世,单单的把个雍正隔了过去,甚至还罗列了好多莫须有的罪名给他。

    一想到这儿,云锦就有种冲动去找那个正在睡觉的元寿,好好的打他一顿**,让他败家,让他只记得爷爷,却忘了老子。可是也只限于想想而已,真让她动手,她可舍不得。

    云锦舍不得的不光是自己的儿子,还有儿子他爸他这番话,云锦好象看到了他登基以后的情形不光是惩治贪污,而且还嫌清官们没才能,这不等着要得罪一批人吗?更主要的是,这些人都是可以掌握舆论的,经过他们的恶意宣传后连得了好处的百姓们也不念他的好了。

    “那是自然的,”十三阿哥却没有云锦这等隐忧“皇阿

    开的谕旨里可都是说,‘清官不累民,朕为天下主,~究性理等书,如此等清官,朕不为保全读书数十年何益,而凡为清官亦何所恃以自安乎而且司马光也说了,‘与其得小人若得愚人’,所以官是一定要用的,至少可以用来倡导官场的廉正风气嘛。”

    司马光这位砸缸的小朋友,不赞成把人简单地划分为贤与能两大类,他说应当先把德与才的概念区别清楚。才,“聪察强毅”是也;德,“正直中和”是也。才与德相较,德是第一位的,即所谓“才,德之资也;德,才之帅也”,据此,他觉得应该细分为“圣人”、“君子”、“小人”、“愚人”四类,“才德全尽”是“圣人”,“才德兼亡”是“愚人”,德胜于才是“君子”,而才胜于德则是“小人”。

    司马光认为,朝廷用人,宁可用没才没德的,也不能用有才无德的,“凡取人之术,芶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抰才以为善,小人抰才以为恶。抰才以为善,善无不至矣;抰才以为恶,恶亦无不至矣。愚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也,其危害岂不多哉”。

    而他的这句“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与四阿哥所说的“宁用操守平常的能吏,不用因循误事的清官”却是大异奇趣,可谓是反其道而行之,所以云锦听十三阿哥说出了这句话,心中很是有些费解,她看了十三阿哥一眼,结果现他正饶有兴趣的在盯着四阿哥看,所以也马上去看四阿哥。

    “廉正自然是好的,居官立身之道,自然应当以操守廉洁为本,”四阿哥果然开始正色的说道,“但是操守,只是居官所需要的一个方面而已。豆羹,一介不取,这不过是廉之小节,而理财制用,崇俭务本,使天下家给人足,路不拾遗,盗贼不生,争讼不作,贪官污吏无以自容,这才是廉之大呢。现在有些个清官,因循保守,短于理事,贻害地方,而且也难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