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谁会跟善财童子结仇哇 (第3/3页)
的。
只见他先是检讨了自己一番:“朕四十余年孜孜求治,凡一事不妥,即归罪于朕,因而无时无刻不在自责。清夜自向:移风易俗,未能做好;躬行实践,未能做好;知人安民,未能做好;家给人足,未能做好;柔远能迩,未能做好;治臻上理,未能做好;言行相顾,未能做好。对上述一切感到惭愧,还哪有时间议论明史是非?”
只是云锦看着这些检讨的文字,不知怎么的,却是感受不到那种谦逊自责之意,反而隐隐觉得有一些自夸地意味
接下来,他写了修明史是如何的重要,“明史不能不编好,公论不可不采纳,是非不可不明晰,人心不可不顺服”,又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不对此表意见,“朕日理万机,精神有限,不能逐一细看。如果轻定是非,后有公论者必然归罪于朕。这就是不畏当时而畏后人,不重文章而重良心”,最后表示了对修史大臣的全权信任,“尔等大臣都是老学素望、名重一时者,对明史是非自有真知灼见。你们认为是对地就对。刊行以后,如果认为有不妥处,可以再行讨论。朕是无一字可定,也没有什么高明的见识,所以不能进行过多地干
看完之后,云锦不禁感叹老康的御人之术高明啊,他这么着一来,还怕那些个大臣不感激涕零、鞠躬尽瘁吗?
“皇阿玛如此自责,让儿臣不胜惶恐。”十三阿哥跪倒在地,云锦见状,也连忙跪下。
“是啊,皇上,您为何如此?”云锦做出一副感佩地样子,“云锦不懂朝政,但就云锦在民间呆这些年来看,百姓的生活那可都是安乐祥和地,他们对皇上也是感激万分,说这这都是皇上您勤政爱民的结
“你们起来吧,云锦,你说的是真的,老百姓真是这么说的?”康熙果然听得笑呵呵的。
“当然是真的了,云锦有几个脑袋,敢瞒骗皇上?”云锦站起身来,“其实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只要能不愁吃穿、安稳度日就可以了。现在我们大清四海清平,无有外敌来犯,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这当然是皇上您的功劳啊。”云锦看老康心情正好,马上顺杆就爬,“另个还有一件事,云锦要恭喜皇上。”
什么事啊?”康熙笑着问道。
“云锦听说十三阿哥那边的火器研制也有进展了呢,这样一来,我大清就更加强大了呢,说不得皇上一高兴,把版图再扩大个一倍两倍的呢。”云锦也笑盈盈的回话。
“你这鬼丫头,就会哄朕开心,再扩大个一倍两倍的,朕哪管得过来啊。”康熙话是这么说,但眼中却也有一丝所动,做帝王的,哪一个没有开扩土的雄心壮志呢。
“老十三,云锦说的是真的,火器真的有进展了?”康熙看着十三阿哥,神情有些严肃,“怎么不先来告诉朕,反倒是对云锦说了呢?”
“回皇阿玛,现在戴梓是已经做出了更好更强的火器,只是不能大规模演试,所以还不知道稳定性如何。”十三阿哥恭敬的回禀,“现在儿臣最缺的就是银子,但儿臣也知道朝廷的困难,更何况这事情还要保密,自然是不能从国库中出银子,所以儿臣才找云锦帮忙,看她有没有办法解决。”
她可是有办法吗?”康熙看了看云锦,接着问十三阿哥。
“她还真是想了个办法,只是儿臣不知是否可行,这才带着她来请示皇阿玛。”十三阿哥说完,从怀里拿出云锦的绣品呈给康熙。
“这个东西是云锦绣的?倒是新鲜有趣,”康熙拿着那四副图案看了又看,也是忍不住的好笑,“不过这跟火器之事有关系吗?”
云锦就跟十三阿哥一起,把他们的计划跟康熙说了一遍,云锦又把这个产业如何扩大化,如何展的构想也说了出来,又费尽唇舌给老康描绘美好的远景,勿必让他有这个认知,这件事做起来,能挣好多银子,而银子多了,会给他解决好多问题。了,不知读者大大们能不能也爆一下,多给之锦点鼓励。
下面继续推朋友的文:
《弃妃》
书号
我是弃妃我怕谁,爬树翻墙改嫁私奔我样样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