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章 战争的步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章 战争的步伐 (第2/3页)

行直系的武力统一政策,使各地军阀纷纷以“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相抵制。

    此时的东北王张作霖,声势复振。经过整军经武,拥有步兵二十七个旅,骑兵五个旅,炮兵十个团,总计全部兵力达到二十五万。此外,张作霖还拥有一支三百架飞机的空军,海军大小舰艇二十一艘,约占全国海军吨位的百分之七十六点七,储备着东三省兵工厂生产的和日本供应的充足的武器和弹药。

    可以说,张作霖完全拥有报一败之仇和重新称霸的实力!

    张作霖为雪耻争霸而全力整军经武,吴佩孚则志在“武力统一”,到处大动干戈。两雄相斗,势不可免!

    经过一番策划以后,第二次直奉战争便以空前的规模爆了!

    按照奉军的作战部署,先对直军薄弱环节热河动攻击。进攻热河的行军路线分南、北两路:南路由北镇出,经朝阳、凌源进入喜峰口。这一路行军路程较长,交通运输比较困难。但从战略上考虑,该路在防守及进攻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直军以重兵出朝阳,形成对锦州的严重威胁,将使奉军在锦州以南陷入绝境。因此,奉方为解除直军对锦州的威胁,并确保山海关方面战争的顺利进行,投入较强的兵力分别集中在义县及距锦州以北数十里的大窑沟二地向朝阳、凌源动进攻,并将进攻凌源作为初期的战略目标。北路奉军计划由通辽出开鲁,经赤峰南下承德向喜峰口以西各口展开进攻。这一路山路崎岖,荒无人烟,行军艰难,李景林和张宗昌的第二军,担负了进攻热河的重任。

    李景林部与张宗昌部虽合编为一个军,但还是各带各的兵,各打各的仗。李进军热河后,热河都统米振标就跑了。于是李先抢地盘,坐上了热河都统的宝座,而对作战则大为松弛,所以张、李二人在协调作战方面往往是各自为政。

    张宗昌的第三混成旅接到开拔命令后,陆续开往大窑沟附近集结待命。当时热河都统米振标率领的部队全是毅军,即所谓外八营,约三四千人。毅军还是清末编成的军队,毫无作战能力。

    正因为如此,张宗昌的部队在大窑沟过得非常惬意,并没有大战前应该有的紧张。

    聂天戈率领着保安团人马也不紧不慢地赶到了大窑沟。这一次,聂天戈只带领了高风的保安团二营前来,当然,连级以上军官是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