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章 禁苑密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八十章 禁苑密谈 (第2/3页)

宫的时候,听太子殿下说。昨天他去立政殿给皇后请安的时候。在旁边听到圣人和皇后在商议这件事情。现在距千秋节也没有多少时间了,如果圣人主意已定,恐怕这两日中书省也该诏了!”杜荷更是惊异,不是诸王进京的事情,那滕王费尽心机弄了个独处的环境又是为了什么事情?貌似这段日子以来,除了圣人可能要宣召诸王进京这件事情以外,应该没有其他大事了吧!

    偶然间听到这件事情,李元婴也把原来的事给先放到一边,狐疑道:“奇怪,记得去年的千秋节乃是皇兄的四十寿辰,亦没有宣召诸王进京,今年怎么就宣召诸王进京了?”

    “想是因为前几天监察御史刘仁轨上疏弹劾江王元祥那件事情吧!其实自从去年以来,先是生了徐王元礼和江夏王世子景恒这两件事情。紧接着就是齐王裙雇凶行刺殿下,图谋叛国,圣人对宗室诸王就已经很不满了,所以后来圣人才会下定决心,罢了世封刺史。要知道自从圣人下诏授宗室诸王和诸功臣世封刺史以来,朝野上下几乎一致反对。请圣人以汉“七国之乱。与晋“八王之乱,为鉴,不过圣人却一直不为所动,直至今年年初才罢了此政!而现在,江王元祥又被刘仁轨给弹劾了,依荷看,八成就是这个原因了”。这是昨天东宫几个人讨论后最后形成的结论,既然杜荷已经提到了这件事情,也就把他们分析出来的原因道了出来。杜荷刚才之所以会联想到李元婴来找他商量的事情是诸王进京,就是因为这件事涉及到了远在江南的刘仁轨和阎立本。

    “刘仁轨上疏弹劾江王元祥”听到这个,李元婴也不由面露苦笑,心里面更是烦闷不已。这件事情李元婴哪能不晓得,由于李元婴先行回京,此次江南之行的最后一站苏州就交给了阎立本和刘仁轨。本来嘛,现在的苏州刺史便是他的二十王兄江王李元祥,在李元婴想来应该没有什么大事,走走过场也就罢了,结果没想到,刘仁轨去了苏州几天时间,立刻就洋洋洒洒几千字,愣是把李元祥给弹劾了”

    就在刘仁轨的奏疏送到中书省的时候,阎立本的私信也前脚跟着后脚到了。看了阎立本的私信后,李元婴才知道,他那位江王兄可了不的。也许是因为苏州远离京师,天高皇帝远的原因,这才之官苏州多长时间,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营求无厌,比起当初在齐州作威作福的李佑。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运河才刚才凿通不久,现在的苏州自然没法与后世相比,再被李元祥竭泽而汪似的压榨一番。苏州的百姓如今状况如何,可想而知!

    对于这次钦命的十道黜涉大使。其他的州县官员,即使不是什么好官,也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顶风作案。早就蛰伏起来,待这个风头过去再说。比如当初的鄂州武昌县,如果不是李元婴的误打误撞,估计那几个奴隶贩子现在还逍遥快活着呢!

    而李元祥则不然,好似自己艺高人胆大,再加上听说江南道的黜涉大使乃是李元婴,江王李元祥、密王李元晓和滕王李元婴,这三人是在大安宫最后出阁开府的,虽然平日也有矛盾,但也算是在同一个战壕里战斗过,李元祥自认为李元婴即使看到了什么事情,也不会对他怎么样,故而依旧我行我素着。

    其实李元祥的想法也没错,如果不是途中生姚璃出走那件事,李元婴没有先行回京的话。恐怕最多也就私底下地警告李元祥一番,不会正式上疏弹劾。毕竟一来李元祥是他的王兄,由他来弹劾与礼不合。当初在山阳渎弹劾徐王李元礼的时候,李元婴也同样没有出面,二来这种奏疏李世民也不见得愿意看到,李元祥也是他的弟弟,他亲弟弟如此胡作非为,李世民的脸上也不好看不是!

    可惜途中出了岔子,没有李元婴在上头压着,这事情就大了!刘仁轨是什么人,当初仅仅是一个芝麻绿豆大的九品小官,就敢直接向属于中高级将领的陈仓折冲都尉叫板。如今虽然官职还是不大,但是这监察御史之责却正对上了,哪会怕什么江王李元祥,仅仅查访了不到两天时间,立刻就怒火填膺地上疏了!

    阎立本不好阻拦,而且李元祥劣迹斑斑,他心皂同样也不想阻拦,思前想后,也就在刘仁轨的弹劾奏疏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不过阎立本想着虽然滕王殿下不在苏州。但毕竟还是江南道黜涉大使,所以紧随共旧。又写了封私信。把苏州的情况详细地介绍遍。和疏,道送往京师,也好让李元婴知晓事情的经过。

    其实李元婴还是庆幸的,幸亏出了姚璃那档子事情,使得他的苏州之行没有行成,否则的话,那他这会儿又该左右为难了,以刘仁轨那嫉恶如仇的性子,对李元祥的事情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李元婴即使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难办,而弹劾吧?更是为难!

    不过仔细地浏览了一遍阎立本私信上所列的清单,李元婴更是怒火中烧,这小子,还真就把自己当成土皇帝了,没事搜舌那么多钱干什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这就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了,李元婴现在是实封一千二百户,比李元祥整整多了四百户,这还不算,还有那一字千金的滕王体,,但是话又说回来,那八百户的封户,也够李元祥那小子挥霍的了!

    其实李元婴并不清楚,在真实的历史上,就曾经流传过这么一句话。“宁向檐、崖、振、白,不事江、滕、蒋、貌!”其中檐州、崖州和振州就在现在的海南岛上,而白州则是今广西博白县,在唐代,这些地方都是几乎没有人烟的不毛之地。意思就是说,如果当上了官,即便是在檐州、崖州、振州和白州当官儿,也不愿成为江王、滕王、蒋王和兢王的王府属官。呃,没有看错。这句话里面也有咱滕王殿下的影子,”

    既然事情已经生了,李元婴也没有想得太多,虽然李元祥在苏州搞得天怒人怨,却没有触及到造反这个底线,李世民的脸上再怎么挂不住。最多也就是像徐王李元礼那样,再贬到更偏远的地方去,历史上的那个李元婴就是这样被贬了好几次。而且李世民脸上虽然无光,但心里面还是有少许乐意的,有了这个污点,像李元礼、李元祥这些人,就算是想造反也造反不起来了。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很多人都乐于自污的原因,就是李元婴的便宜老子。当初也是通过自污才逃过了杨广的杀意。

    至于另外一个惩罚措施罢官回京应该不会,毕竟从远在江南的苏州回归长安城,对于李元祥来说那简直就是奖赏了。当初吴王李恪被人弹劾罢官回京,那是因为李恪是李世民颇为宠爱的一个儿子,而且其罪名也是狩猎过度这种不是罪名的罪名,而另外一个罢官回京的江夏王李道宗,也只是为子所累,这不,现在又重新起用了!

    对于李元婴的影响,想来充其量也就多了一个李元祥的怨恨而已。呃;虽然李元祥被弹劾的事情和李元婴并没有什么关系,但以李元婴对李元祥几年的了解,李元祥只定会把这个仇怨给转移到他身上。

    当然李元婴也不惧,他可从来就没有把这个籍籍无名的江王兄放在眼里过。而且往深度分析,这件事情对李元婴也还是有点儿好处,至少因为李元祥一案,再加上以前的李元礼、李景恒,李元婴在宗室里面,恐怕也不是什么受欢迎的角色,这样一来,天可汗哥哥那边不也是放心许多吗?

    想了半晌,李元婴才凝眉冉道:“杜奉御,那依你之见,这次诸王进京,江王元祥和徐王元礼会不会在其中呢?”虽然李元婴没把李元礼和李元祥放在身上,不过李元婴也不希望到时候在千秋节上闹出什么不愉快来。杜荷见李元婴才才呆了很久。也知道他今天把自己给叫到这里来,肯定不是为了诸王进京这件事情了,点头道:“当然,徐王元礼虽然被贬为普州刺史,但依旧是宗室诸王之一,江王元祥也一样,既然圣人要宣召诸王进京,自然不会少了他们两个。而且荷以为圣人此番目的就是为了申斥宗室诸王,让他们以后约束自己的行为,那徐、江二王,当然更必不可少!”抬头看了李元婴一眼,疑道:“滕王殿下,您莫不是想让太子殿下向圣人进言,不宣召徐王和江王进京觐见吧?”紧接着又自己摇了摇头,“这恐怕不大容易啊!”

    李元婴失笑道:“杜奉御不必担心,某引杜奉御到此,并不是因为此事!如果不是杜奉御刚才说起,某还不知道皇兄今年千秋节想要宣召宗室诸王进京呢!”笑话,要是李世民决定了的事情,就凭李承乾能够改变?换成长孙皇后还差不多!

    “那滕王殿下所为何事?”杜荷不解地问道。

    李元婴牵着马慢踱了几步,假作随意地问道:“不知杜奉御可曾听说过在太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