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太湖石 (第2/3页)
“太湖石?”李元婴顿时也想起来了,湖州位于太湖南岸,可不就是假山怪石的主产区之一吗?太湖石啊,对于看过《水浒传》七八遍的李元婴来说又岂能不知,青面兽杨志本是殿帅府制使,就是因为押送的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不敢回京赴命,四处逃难,才在途经梁山脚下的时候与正为“投名状”犯愁的林冲不打不相识,而这个花石纲。其实指的就是太湖石。
另外方腊起义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因为宋徽宗爱石成癖,而那些长于水低的太湖石不仅开凿艰难,要将它们成块成块地运往汴粱,更为不易,使愕江南百姓苦不堪言。继而爆方腊起义。没想到当年杨广在远在幽州的行宫里,也存有太湖石。可想而知,后来被付诸一炬的江都行宫里面,肯定也少不了太湖石。看来隋朝二世而亡,虽然有杨广急功近利,时运不济的因素在内,但杨广自己的主观原甩,也是不容忽视
本来还喜滋滋的打算怂恿李元婴和李治去开采太湖石的郭文忠顿时神情落寞,哑口无言,心里暗恨,朝野上下谁不知道圣人常以前隋二世而亡为戒,如今阎立本把隋焰帝都给搬了出来,郭文忠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再提什么了。不仅没再敢提太湖石,而且心里面又再次惴惴不安起来,心里暗道,滕王殿下本就因为王渊乡贡插一事对他印象不佳,侥幸得到滕王殿下的谅解,并得到滕王殿下“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麻秦这样已经有些警告意味的赠语,而现在阎立本又把太湖石给扯到隋焰帝杨广的头上去,不知滕王殿下心里会怎么
他。
顿时就没了精气神的郭文忠只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建议道:“时辰已经不早了,两个殿下和阎侍郎一路劳累,还是早些歇息为佳!”
被阎立本这么一说,原本饶有兴致的李治也没了心情,眼神穿删消纹此假山怪石,遮远望尖。那几间破败的屋子实在碍懈;恐想接下来几天恐怕都得住在这儿,更是意兴阑珊。跟李元婴、阎立本他们告罪一声,便随意点了一个旁边的驿卒,让他在前面带路。
李元婴轻轻地点了点头,同时也意味深长地看了阎立本一眼,他这位王师说话很有技巧啊,在这个时候提起隋场帝当年的往事,不着痕迹地就打消了李治对太湖石的好奇心,一副无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让人埋怨也埋怨不起来,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
※※
翌日,天还蒙蒙亮的时候,独孤延寿就已经早早地起床,赶到驿馆等候李元婴他们了。虽然前日得知李元婴离开杭州,往他们湖州而来的时候,独孤延寿就一直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一点也没有像以前寇遢、辛行处、潘求仁那些刺史那般,紧张得坐立不安,不过现在李元婴已经抵达了湖州,独孤延寿心里面也再难保持前日那种风轻云淡的
境。
独孤延寿如此,湖州的其他官员也同样没有区别。虽然除了乌程县令以外,其他官员都属于州佐、县佐,即使湖州出了什么问题也一般不会牵连到他们头上去,但能留在李元婴旁边也是好的,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他们表现的机会。
可惜独孤延寿并没有给他们机会,他早就听去杭州打探消息的人汇报过,李元婴并不喜欢让这些官员在身后跟着,他两次离开钱塘县城到富阳去,身边跟随着的杭州官员只有杭州刺史潘求仁和一个录事参军事。所以独孤延寿一声令下,就把这些揉着眼睛堵在驿馆门口,估计可能都还没有睡醒的大小官吏全给轰了回去。
再一次将这座残破不堪的驿馆收入眼底,独孤延寿暗暗摇头,看来真得好好修横一下了。虽然昨日李元婴最后还是决定住在驿馆里,不过将心比心。独孤延寿也不认为他自己能在这种环境下睡得下去。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