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五章议水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八十五章议水运 (第2/3页)

高兴还来不及,自然连连认错。心里暗思,那禁令罢了就罢了吧,反正这道禁令也不是他的,现在由他废除说不定还能得到王州乡百姓的传颂。至于水运,这些年来都这么过来了,也没有生过翻船、撞船等这些事情,今年应该不至于出什么意外吧!要是真有什么意外,那也合该他撞瘾神了!

    观潘求仁的认错态度还算诚恳,想起前几天在钱塘的时候。钱塘县百姓对这个潘求仁的评价也还不错。而王洲乡的事情被张天水这么一说。确实不能全怪到潘求仁身上去,李元婴也就没再为难于潘求仁。只是迟疑道:“潘使君,某记得你刚才好像说过之所以水运容易生翻船等意外,主要是因为杭州的船工并不太熟悉山阳渎、淮水、汴水那边的水情是吧?”

    潘求仁点头道:“不错,莫非滕王殿下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心里却颇为不屑,押运贡品还好,而江南的漕运几乎每年都要翻船,因此而丢官的尸、多了,要是真有什么好法子,负责漕运那边的人早就把它们想出来了。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对此也是没辙,你一斤。生在深宫。长在深宫,出来也才一年时间的小皇子能有什么办法!

    薛仁贵皱眉道:“殿下,虽然山阳读、淮水的水情远没有黄河来的复杂,但是要想一劳永逸,恐怕也不太现实!”薛仁贵是泰州龙门人,龙门可是个于黄河和纷水两条大川的交汇处,大名鼎鼎的壶口瀑布就在泰州旁边的慈州,对水运的凶险他当然也有足够的认识。

    李元婴摇摇头,重新走出船舱。目光停留在不远处刚刚驶过去的一处渡口上小船儿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航行,当然已经驶进了钱塘县境内。只是李元婴一行人此行的目的的乃是淅江的入海口,所以才没有在钱塘渡口靠岸下船。

    看着那一艘艘货船安静地停靠在渡口旁边,船上的人却在忙忙碌碌地

    “试用货上船,或者卸货下船。心里不由一动。回头说道:旧…毖沉州的船家对山阳读、淮水、汴水一带的水情并不了解,那我们何必要一条船从头行到底呢?虽然省时省事,但也确实耍担当些风险,何不采用分段运输的方法,大可在到了扬州后,将贡楠卸下船,换装到扬州的船去。到了楚州也同理,如此一来,岂不是能大大降低行船的危险!虽然上下装确是麻烦了点,而且也耽误时日。但是却可以一劳永逸,潘使君以为此策可行否?”

    潘求仁听罢也不禁叹道:“妙哉。殿下一语惊醒梦中人!求仁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比起王洲乡百姓所受之苦,这些麻烦确实算不得什么!”

    不过李元婴却有些遗憾地说道:“贡楠因为数量并不大,反复装卸虽然麻烦,但也还是能够接受。而漕运那边就不能用分段运输这斤小方法了,否则每年也能避免不少的损失!”

    潘求仁赞同地点点头,确实,关中人口众多,仅仅长安一城就有几百万人口,还不算驻扎在皇城里的几个万府兵,八百里秦川虽然自古被称为“夭府之国”但也不可能养活这么多人口,粮食自然要河南、江南等地的大规模漕运才能足碜供给。

    如果这种大规模的漕运也使用分段运输,反复装卸的方法的话,那船还没有翻,人可能就先累死了,而且装卸的过程中也是会有很大的损耗。所以,漕运那边的人就算想到了用分段运输的方法能够降低行船的危险,但也会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弃之不用。

    潘求仁见连漕运的人都没能想出什么方法来,反正只要让王洲乡的那些果农受点罪,做好两手准备,就算中途船翻了,也不会耽误贡插进京,所以他自己也就没有再动什么脑筋。

    今夭听到李元婴提出分段运输这个方法,顿时豁然开朗。

    李治迟疑道:“皇叔,听您这么说来,那漕运的损失也是可以避免的!”

    “哦?椎奴快快说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