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五溪蛮 (第2/3页)
请恕来济失礼告辞!”
看看来济离去的背影,李元婴突然蹙眉道:“虽然南海的那些山匪不过是些乌合之众,但是宴兄怎么想起用来济一个进士出身的文人去主持军务?正在岭南道黜侈的黄门侍郎赵弘智不是更好吗?”
郝处俊笑道:“殿下有所不知,虽然来济与处俊一样,走进士出身。不过来济除了文翰出众以外。在军略方面亦是家学渊源,其父就是前朝的荣国公,右翎卫大将军来护儿!”
“来护儿,来济!”听到郝处俊提到来护儿的名字,李元婴突然也想起来这个来济是谁了,“护儿儿作相,世南男作匠,文武岂有种邪?”如果历史不改变的话,这斤小来济以后也是一个宰相。
※※
从鄂州回长安城大体有两条路可行。一个是循大江顺流而下,按照李元婴下江南时候的路线,通过山阳读、汴水到郑州,再经陆路回到长安,绕了一个大圈,而另外一条路就直接多了,从鄂州沿大江溯游而上。经岳州、荆州、襄州,过邓州、商州,再往西北走过蓝田关,长安城就在眼拼了。
虽然第二条路要快捷得多,但是已经完成鄂州黜陵任务的李元婴下一站也同样是岳州,如果与李元婴一起同行的话,李道宗也担心李景恒和李元婴碰面的时候会有些尴尬。毕竟李景恒经此一事,虽然勉强保住了性命,但是“废于家”就说明原本属于李景恒的门荫是不会再有了。要想继承爵位那就更不可能了。以李景恒的性格,对李元婴不仇视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当然李道宗也不可能对李元婴说他是为了让李景恒避开你而打算绕道大运河回京,只道顺路去看望一下越王李贞。
不过李道宗的那点小心思怎么可能瞒得过李元婴,他可没听说李道宗和李贞还有什么交情,想了想迟疑道:“既然皇兄诏江夏王兄回京,以王就第,绕道扬州势必会耽搁些时日。现在皇兄正在气头上,若是再引起皇兄的不悦来,
李道宗心里一登,李元婴说的确实有些道理。如果因为这样而再被降罪,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于是马上就命人收拾妥当,立刻整装。
江夏渡口,李元婴再次见到了在鄂州大牢里关了一个多月早已没了脾气的李景恒,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景恒对李元婴确实异常的恭谨。不过不管李景恒是真的痛改前非还是笑里藏刀,李元婴并没有把他给放在心上,堂堂的江夏王世子去当奴隶贩子,李元婴可不信这样的人对他能有什么威胁。
“大王,该上船了!”将船上的一切安置妥当后,董君彦走下踏板拱手道。他在武昌渡口装成一个查验“过所。的皂隶,本来就是受了李景恒的命令,既然李景恒的事情已经败露,他自然也就正大光明的出现在李元婴的视线中,由于他并没有牵扯到李景恒一案中,所以也就是被斥了一番。
鄂州的大小官吏也都纷纷与李道宗告别,不过他们的心里恐怕早就已经把李景恒给恨死了,要不是因为李景恒一案,凭着鄂州这两年的政绩,他们升迁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而如今没被牵连就已经是万幸了。
本来李元婴还想继续他的微服私访,可惜阎立本和张天水早就被武昌县的事情给吓怕了,当日在大江上,若是他们迟来一步,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而自从出长安城以来从来就没有反对过李元婴意见的李义府也不敢再支持李元婴的微服私访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旗帜鲜明地站在了阎立本和张天水这一边。至于郝处俊,虽然不反对李元婴继续微服私访,但亲历过黄鸩矾上的事情后,也不像当初在越王府的时候那样支持了。李元婴想了想,也就没再坚持,与李道宗的船只并船而行。很快就到了岳州的洞庭湖畔。
本来李元婴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