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章黄鹤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章黄鹤楼 (第2/3页)

夏王兄的地界,若是再微服私访,也显得有些失礼了!

    郝处俊、薛仁贵深以为然,江夏王李道宗在宗字中的地位可不一般。而李义府则嘴巴张了张,但最后也还是闭口不言。

    不过李义府这副欲言又止的表情自然是被李元婴给看在眼里,不禁好奇地问道:“李卿可是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或建议?皇兄钦点李卿监临元婴这次黜涉江南道,元婴毕竟年幼。初次担当重任,此行若有什么不当之处,还望李卿指出,元婴一定从善如流!”

    “这个”李义府本来已经把他刚才要说之话给吞进肚子里了,却没想到滕王殿下却又提了出来,心里迟疑了好一会儿,眼睛在船中众人身上飘过一遍,看着滕王殿下那恭恭的眼神,最后咬咬牙,还是说道:“虽然鄂州刺史是江夏王,不过殿下也不可不防啊!”

    “为何?”出声音的是薛仁贵。江夏王李道宗是大唐有数的名将,薛仁贵对李道宗当然是更感兴趣一些。

    既然已经说了个开头,李义府当然也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了,“也许是义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还请殿下勿怪!义府只是觉得因殿下而被圣人贬为象件刺史的韦挺长子韦待价就是江夏王之婿,江夏王会不会因为韦挺而对殿下有所仇视呢?”

    李元婴皱了皱眉头,不过随即就展颜道:“应该不会的,江夏王兄向来雅量,当年江夏王兄与尉迟恭、宇文士及等侍宴庆善宫,尉迟恭和宇文士及因为争位而生口角。江夏王兄上前劝阻不成却反被尉迟恭给打伤了眼睛,差点就失明了。最后江夏王兄不也是一笑了之吗?”李元婴心里面自是非常的意外,当然对李义府的印象也有了一丝改观,这种诛心之言,以李义府那圆滑的性格。若是换作从前,他肯定是烂在心里,又岂会像今天这样在郝处俊、薛仁贵、郭迁,甚至是两个越王府亲事面前道了出来。

    “义府妄议江夏王,请殿下恕罪!”听得李元婴如此说,李义府当然是连忙请罪。

    李元婴摆摆手和煦地笑道:“李卿之言也是为了元婴着想,元婴又岂会怪罪!”未免李义府尴尬,李元婴又转而对郝处俊问道:“郝卿,你好像是安州安陆人对吧?。

    郝处俊虽然不知滕王殿下怎么会突然问起这个,但也是点头道:“让殿下挂心了,处俊正是安州人士!”心里也是微微有些感动,当初圣人钦点他为掌陪侍规讽的滕王友后。就曾经对他耳提面命过,让他效法魏相公,随时随地都要规讽滕王殿下的言行。所以自从进入滕王府后。他一直记着圣人的交代,甚至为了让滕王殿下每天早起,而拿着铜锣早早地就在滕王殿下的屋外等候了。他也知道。在滕王府中,他绝对是最不受滕王殿下待见的一个。从来没想过滕王殿下竟然还能记得他的家乡。

    李元婴自然不知道他不过一句随口之言就能让郝处俊在心里感慨万千。微笑道:“安州和鄂州好像也很近吧!如果某没记错的话从江夏县转道濒水就能到安州了,这次去江夏拜访完江夏王兄后郝卿要不要顺道回安州去看望一下家乡的亲朋好友呢?自从郝卿进士及第后好像也有好些年没有回安州去了吧?若非皇兄钦定让郝卿必须一直跟随着元婴。前些日子元婴就让郝卿同魏相公一起去淮南道了!”

    “安州!”郝处俊往大江北岸遥遥一望,摇头道:“江南道地广,殿下岂能为了处俊一人而耽误了黜涉大事!而且处俊少孤,几个舅舅现在也都在京师,安州的亲朋却不多!”

    李元婴点点头,虽然郝处俊之父也是一个县公,但显然他的母家更为显赫些,其中小舅许图师就是门下省的四个给事中之一。

    ※※

    边煮酒论史,一边饱览大江两岸的秀丽风光,只可惜如今词还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就连临江仙这个词牌恐怕现在也没有,李元婴脑子里的那《三国演义》的主题词也就没了用武之地。

    李义府也能感觉到滕王殿下好像突然变得有些意兴阑珊,连忙关切地问道:“殿下身体不适吗?”

    李元婴摇摇头,突然瞥见大江南岸一座壮美雄奇的三层楼阁屹立在江边的矾头上,心中一动,指着那座三层楼阁问道:“那可就是黄鹤楼?”

    郝处俊笑着点头道:“不错。殿下也知道武昌的黄鹤楼吗?听说这座黄鹤楼还是当年吴大帝孙权专门修建来用作防守成边的了望楼,如今四百多年过去了,它却成了元,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之地,沧海桑田啊!”

    李元婴心里暗道,这不废话吗?黄鹤楼在后世可是和他的滕王阁并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原本李元婴是打算抓紧时间到江夏去的,不过既然现在路过黄鹤楼,那当然是要过去瞧上一瞧,于是便让宋孝杰和宁飞将船靠岸,这年头上黄鹤楼可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