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三章 被人道破的心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七十三章 被人道破的心思 (第1/3页)

    “这位郎君是?”天见可怜,武顺总算是注意到李孝逸的存在了。

    也不知道杜荷是不是也看出了李孝逸的心思,微微一笑,介绍道:“这位就是梁郡公了!”

    梁郡公?武顺当然不可能知道梁郡公又是什么人,不过既然有着开国郡公的爵位,那即使不是宗室也是勋贵之后了,声音有些低弱地说道:“扬州虽好,但和繁华的京师相比,那还是稍显不如的,而且先考已逝,儿又要随外子到千里之外的扬州为官,家慈和两个妹妹也就无人照顾了。”说罢又把那殷勤的目光投向李元婴,贺兰安石现在是越王府功曹,要是滕王殿下一高兴,把安石调到他那滕王府去,那就好了。即使过些年滕王殿下去金州之官,那也比远在江南的扬州好。

    这时,赵节突然促狭道:“滕王舅舅,您可知道这位武夫人是什么人吗?”

    李元婴一愣,一时不明白赵节这话是什么意思,诧道:“难道不是安石兄的夫人吗?”贺兰安石和李孝逸也是一头雾水地看着赵节,而当事人武顺的眼睛里更是茫然。

    赵节神秘地笑道:“不错,但这只是武夫人的其中一个身份而已!”

    “节兄,儿还能有什么身份?”这回武顺是真弄不明白了。

    节兄?李元婴又是一怔,难不成赵节和武顺两家还有着亲戚关系?不过他们之间好像八竿子打不着吧?当然这也并非不可能,虽然因为隋文帝杨坚开创科举制,打破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门阀世家通过“九品中正制”对官场的垄断,但是初唐并非后世的明清,科举制度仅仅还是草创而已,也不太受朝野重视。即使科举被录取,还要通过吏部的考试,合格后才能授官,而且唐代科举出身者授官的品秩是很低的,最高不过正八品上,一般都是九品官。

    比起这样的科举,显然皇亲国戚、高官子弟们的门荫以及春秋两季的荐官制度更受世人的青睐,所以至少在唐代初期,政权还是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