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一回 杨芳怀忠彼此见礼 继祖尽孝母子相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一回 杨芳怀忠彼此见礼 继祖尽孝母子相逢 (第2/3页)

阵疼似一阵只得勉强奔至树林暗暗祷告道:“我李氏仅存倪氏一脉倘蒙皇天怜念生得一男也可以继续香烟。”祷罢存身树下。不多时果分娩了喜得是个男儿。

    连忙脱下内衫将孩儿包好胸前就别了那半枝莲花。不敢留恋难免悲戚急将小儿放在树本之下。自己恐贼人迫来忙忙往东奔逃上庙中去了。

    且说杨芳放了李氏心下畅快一歪身也就睡了。刚然睡下觉得耳畔有人唤道:“你还不走等待何时?”杨芳从梦中醒来看了看四下无人但见残月西斜疏星几点。自己想道:“方才明明有人呼唤为何竟自无人呢?”再看陶、贺二人酣睡如雷。又转念道:“不好!他二人若是醒来不见了妇人难道就罢了不成?不是埋怨于我就是四下搜寻。那时将妇人访查出来反为不美。有了莫若我与他个溜之乎也。

    及至他二人醒来必说我拐了妇人远走高飞也免得他等搜查。”主意已定东西一概不动只身上岸一直竟往白衣庵而来。

    到了庵前天已微明。向前扣门出来了个老尼隔门问道:“是哪个?”杨芳道:“姑母请开门是侄儿杨芳。”老尼开了山门杨芳来至客堂。尚未就座便悄悄问道:“姑母可有一个妇人投在庵中么?”老尼道:“你如何知道?”杨芳便将灌醉二贼私放李氏的话说了一遍。老尼念一声“阿弥陀佛”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惜乎你为人不能为彻。错舛你也没什么错舛只是她一点血脉失于路上恐将来断绝了她祖上的香烟。”杨芳追问情由老尼便道:“那妇人已投在庙中言于树林内分娩一子。若被人捡去尚有生路;倘若遭害便绝了香烟。深为痛惜。是我劝慰再三应许与她找寻她方止了悲啼在后面小院内将息。”杨芳道:“既如此我就找寻去。”老尼道:“你要找寻有个表记。他胸前有枝白玉莲花那就是此子。”杨芳谨记在心离了白衣庵到了树林看了一番并无踪迹。杨芳访查了三日方才得了实信。

    离白衣庵有数里之遥有一倪家庄。庄中有个倪太公。因五更赶集骑着个小驴儿来至树林那驴便不走了。倪太公诧异忽听小儿啼哭连忙下驴一看见是个小儿放在树本之下身上别有一枝白玉莲花。这老半生无儿见了此子好生欢喜。

    连忙打开衣襟将小儿揣好也顾不得赶集连忙乘驴转回家中。安人梁氏见了此子问了情由。夫妻二人欢喜非常就起名叫倪继祖。他那里知道小儿的本姓却也姓倪呢。这也是天缘凑巧姓倪的根芽就被姓倪的捡去。

    俗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那日倪太公得了此子早已就有人知道。道喜的不离门又有荐乳母的今日你来明日我往俱要给太公作贺。太公难以推辞只得备了酒席请乡党父老。这些乡党父老也备了些须薄礼前来作贺。

    正在应酬之际只见又来了两个乡亲领来一人约有三旬年纪。

    倪太公却不认得问道:“此位是谁?”二乡老道:“此人是我们素来熟识的。因他无处安身闻得太公得了小相公他情愿与太公作仆人。就是小相公大了他也好照看。他为人最是朴实忠厚的老乡亲看我二人分上将他留下罢。”倪太公道:“他一人所费无几何况又有二位老乡亲美意留下就是了。”

    二乡老道:“还是乡亲爽快。过来见了太公。太公就给他起个名儿。”倪太公道:“仆从总要忠诚就叫他倪忠罢。”原来此人就是杨芳。因同他姑母商量要照应此子故要投到倪宅。因认识此庄上的二人就托他们趁着贺喜顺便举荐。

    杨芳听见倪太公不但留下而且起名倪忠便上前叩头道:“小人倪忠与太老爷叩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