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奇怪的举动 (第2/3页)
是很卖力啊!”
郭善才眼珠一转,道:“唐王,不如令几个伶人,在城头吹几首小曲,给隋人助兴?!”
“好主意!”王仁则捋着胡须,忍不住笑了,这个郭善才,很对他的胃口:“郭将军,此事就‘交’给你去办。”
郭善才点点头,道:“卑职遵命,一定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
王仁则又回头看了一眼,迈步走下了城墙,王士隆、郭善才跟在他的身后,亦步亦趋。戴胄眯着眼睛打量着城外,心中不由叹息了一声,陛下,你究竟有什么想法?为何迟迟不攻城?戴胄不敢久留,迈步也走下了城墙,到了府衙,王仁则‘交’代了诸将一些事情之后,戴胄回到了府邸。
这几日,刘仁轨一直在戴胄府上,并没有出去,他深恐旁人看见他,知晓他的身份,免坏了大事。看见戴胄回来,急忙问道:“戴将军,可有好消息?”
戴胄摇摇头,道:“恕我直言,我至今仍然‘弄’不明白,陛下有什么想法。如今大兵压境,他为何还不攻城?”
刘仁轨道:“想是陛下考虑虎牢关城池坚固,因此没有急着攻城。他一定在等待着将军的消息。”
“王仁则异常谨慎,把守关口的,都是他的心腹,我虽然有数百人心腹,但很难打开城‘门’。”戴胄说的是实话,虎牢关作为重镇,城‘门’用的是重达千斤的铁闸,要想打开城‘门’,并不容易。而且王仁则已经将戴胄的权利收回,他兵少将寡,很难配合杨侑入城。
本来,戴胄认为杨侑会大举攻城,如果是那样,在适当的时候,他派兵在关内捣‘乱’,里外应和,一定能攻破虎牢关。可是杨侑迟迟不动兵,让戴胄猜不透杨侑的意思。
“刘兄弟,你还是设法和陛下取得联系,这样,我才好配合陛下啊!”戴胄说道。
刘仁轨点点头,道:“我一定想办法。”
次日,隋军依旧在挖掘着,杨侑站在高处,凝视着远处的虎牢关城头。
“果然是天下雄关!”杨侑仔细看了半响,举起马鞭,遥指着前方的虎牢关。
“有了虎牢关,洛阳才有屏障,若是虎牢一失,洛阳就危险了。”杜如晦捋着胡须说道。
“所以朕打算定都洛阳,有了这几处险要,足以拱卫洛阳。”杨侑沉‘吟’着。其实按照地理优势,长安优于洛阳。但关中粮食补给较为困难,十几年前,关中遭灾,文帝就曾带兵到洛阳就食。而历史上的大唐,虽然名义上的都城是长安,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时间,国君是在洛阳居住,看中的便是洛阳靠近运河,可以籍运河运输江南和两淮的粮食,满足军民需要。
尤其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一度不奉中。央之命。大唐之所以能够苟延残喘,靠的便是巴蜀和江淮的粮食,后来逐渐失去了这两个地方,灭国也就不远了。
杨侑考虑的,便是粮食运输便利这一点,不过,国都是一国之重心,不可无险可守,而虎牢关和洛阳八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洛阳无险可守的局面。而历史上,北宋汴京被金人攻陷,让杨侑记忆犹新,所以杨侑不会在这方面犯错。
“陛下,微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