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自食其果 (第2/3页)
大部分是南方人,必然不适应如此寒冷的天气,退兵也就在情理之中。只要大郑熬过了冬天,再种一季的水稻,获得了足够的粮食,便是大郑的反击之时。
王世充想得十分美好,书房里,他爽朗的笑声不时响起,在他看来,最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大郑就将迎来辉煌时期。与李渊联手,一起剿灭逆隋的***。
“陛下,隋军杀来,固然大郑能挡得住,但作为反隋同盟的盟主,微臣认为陛下有义务命令李渊出兵。”段达说道。
“让李渊出兵?”太子王玄应显得十分不屑,上一次,大郑为了营救李密,就出兵北上,甚至还十分有诚意地将汲郡的一些要地让出。但李渊呢?他至始至终,一个兵都没有出苇泽关,以至于让逆隋有足够的兵力,从容部署,消灭了李密。
王世充沉‘吟’着,他知道段达一向诡计多端,于是静听下文。
段达咳嗽了一声,道:“李渊上一次之所以不出兵,是因为他觉得得不到什么利益。如今,逆隋几乎是倾巢而出,想要拿下洛阳。微臣以为,隋军的计划,无非是从河北进攻河内郡,山东进攻虎牢关,而荆襄,则是沿着南阳北上,三面夹击洛阳。”
王世充抬起头,瞄了一眼地图,段达的话没有错,杨侑出兵,应该是如此。
段达又道:“虎牢关是天险,只需要一万士兵,就将御敌于国‘门’之外。相比东线的虎牢关,北方、南方战线稍弱一些。如果,李渊能出兵河北,就能吸引李靖的注意力。北方的压力必然大减,只需要面对荆襄的隋兵即可。”
王世充眯着眼睛笑了,如果河北兵力空虚,李渊这只老狐狸的确有机会夺下河北。在王世充看来,河北落入李渊的手中,总比在杨侑的手中要强。他想了想,道:“既然如此,朕就让汉王出使大唐,说服他们出兵。”
“陛下英明!”段达适当地恭维了一句。
王世充哈哈一笑,一脸得意。他站起身来,正要接过段达的话头,说一说下一步的方略,这时,越王王君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王世充不由一愣,他让王君度负责屯田一事,如今秋收在即,他不在田间忙碌,来到这里,有什么事情吗?他正要开口询问,王君度擦了擦汗水,道:“陛下,大事不好了。”
“有什么事,值得如此慌张?”王世充有些责怪,逆隋就要进兵这等大事,他都不看在眼中,还有什么事情值得如此让人惊慌?
王君度苦笑一声,回过头,看着‘门’外,道:“进来吧!”
两名士兵抬着箩筐进来,王世充定睛一看,箩筐里装着稻草,这让他十分不解。
“越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王世充再问,眼中充满了疑‘惑’。
王君度走了过去,抓起一根稻草,道:“陛下,我们都上当了,这不是水稻,而是稗子。”
“稗子?”王世充不由走上了几步,仔细地看着稗子,“这不是水稻,是稗子?!”语气,已经有些震惊,因为他分明看不出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王君度再度肯定地点点头,道:“陛下,此物与水稻十分相似,但多为牛马所食,据说,江东的农夫,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