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5章 初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5章 初春 (第2/3页)



    这笔赋税是一大笔钱,对于赋税极重的蛮族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这项举措一出,蛮族的就学比例和数量,均远远地超过汉民,远远超出了预期的想象。

    在杨侑的大力支持下,主管财政的崔毗迦在紧缩的财政收入中,挤出了钱财,在各郡各县兴办州县学。

    不消百年,这些蛮族的子弟说的都是汉话,写的都是汉字,就是姓名,也会随着他们立下功勋或贡献而逐渐改成汉姓。

    除了汉姓,其他的姓氏,包括突厥、高句丽,所有的蛮族姓都是低等姓,是劣等姓!这就是杨侑要大力灌输的思想。日后的突厥、高句丽也会如此去做。

    除了稳定了内部蛮族之外,经济建设也取得不小成就,粮食、赋税、财政收入与同期相比,均有上升,不过,由于去年处于大投入中,财政收支还是出现了赤字,但随着基础设施,比如驰道、以都江堰为首的大小水利工程、州县学、铁犁等农具的开发完成,今年的投入就会少很多。

    至于对外,杨侑已经同河北的窦建德达成了协议,窦建德依旧被称为夏王,表面上是向大隋称臣,但实际上,双方都知道,窦建德依旧是河北之王,还是这片土地的实际掌权者,在双方接壤前,这个友谊还将保持着。

    除了窦建德,杨侑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这个收获让杨侑非常兴奋,为此,他特意派遣了使者远赴历阳,封杜伏威为越公,吴越讨逆使,可以自行处理吴越战事。

    杨侑知道杜伏威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不然历史上的他在天下大势未定之际,绝不会投降李唐,但此人下场极为悲惨。因为辅公祏的背叛,此人被李渊以谋反罪斩杀,惨死在长安闹市口。

    杜伏威的投降,意味着杨侑可以在江东打造一个根据地,日后沿江而下,就有了帮衬。

    杨侑还派了使者去交趾郡、始安郡,但这两地,无论是丘和还是李袭志都没有反应,杨侑猜测是因为战乱严重,所以使者很难到达。

    就像历史上困守颁蒲的王行本是在杨广死了两年之后才得到消息,李袭志则是一年,关山阻隔,消息不便,由此可知运河的重要。

    当然,对外最大的胜利便是屈突通在陇西站稳了脚跟,隋军在陇西已经有四万兵马,其中骑兵两万,面对李唐,以屈突通之大才,足以自保。而沓中、天水的冬小麦已经绿油油的一片,应该能够自行解决粮食问题。

    不过,为了能够与河池郡、汉阳郡、天水郡等地连成一片,杨侑在大雪消退之后,立刻组织了一批蛮族俘虏,拓宽了羊肠小道,还在紧要处设置了军事据点,确保一旦陇西发生危机,汉中立刻可以出兵支援。

    据萧瑀估计,这是一个大工程,至少要等到秋季才能完成。毕竟这一带山势险要,开凿不便。历史上,某太祖开凿这一带时,兴建道路,便死伤无数。以那时的科技水平都如此艰难,此时更加不易。

    但杨侑对这些蛮兵毫不怜惜,他有利器在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