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百八十八章 在南洋的中国式殖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四百八十八章 在南洋的中国式殖民 (第2/3页)



    格尔森对此感到惊讶,他很快发现中国人的名声在当地土著心中是相当好的,至少要比白种人好的多。这就更让他为中国的民族特性和文明精神感到震惊。

    “格尔森先生,那就是马六甲港”宋阿宝是广东籍菲律宾人,会说西班牙语,不会说英语。但是格尔森作为丹麦贵族子弟中的精英,会说的可不仅仅是丹麦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和德意志语,他会说四种外语。所以两人间的沟通并不需要翻译来参与。

    宋阿宝指着远处隐隐可以望见的一个灯塔尖峰叫道,把手中的千里镜递给了格尔森。

    马六甲城建于西元1403年,曾是满刺加王国的都城。建城两年后,明朝三保太监郑和率领远航船队,乘着强劲的东北季风抵达此处。四百年过去,当地仍然保留有“三保山”,山下还有一口“三保井”。南面还有“三保亭”,此亭里供着三保公泥塑像。

    自从建立起城池之后,马六甲城就扼据着马六甲海峡的东岸,此地处海上交通要冲,是当时南洋一带的海上贸易中心之一。只是近年来,由于河口淤塞的厉害,加之中西贸易才是主线,当地生产的手杖、藤器等完全不入欧洲人眼,以及新加坡港的修建,城市商业日趋衰落。

    满刺加王国是南洋最早受到葡萄牙人、荷兰人统治的欧洲殖民地。惹兰叻参的红屋、圣地亚哥城门和圣保罗教堂都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留下的痕迹。

    虽然中法密约的达成,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全部退出了南洋,梁纲当然也不会把马六甲城凭白的还给马来苏丹。这个地方摇身一变也就成了南洋三宝七港中的之一。且就规模和战略位置而言,在马六甲海峡这一处是仅次于新加坡港的。

    毗邻马六甲城有一处格尔森想要去的地方――吉隆坡。

    这座位于鹅麦河与巴生河交汇处的城市是一个新兴的矿业城市,城中建筑完全以中国风格建造,因为最初建设这座城市的人就是中国人。三年过去了,吉隆坡的矿场不断扩大规模,大批量的吸纳当地土著作为劳动力,但是中心地带――吉隆坡城,依旧有不下百分之六十的居民是纯种的汉人。可以说,在南洋要想真正的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人的风俗面貌,去巴达维亚,去雅加达,甚至是去坤甸,都不如来吉隆坡。

    抵达了中国大陆,自然有最正宗的中国式城市等着格尔森来看。但是格尔森自己认为,想要透过表面了解中国的社会文明,去中国本土还不如到他们的海外殖民地看看。

    从槟榔屿一路行来,格尔森已经吃惊不小,而如果吉隆坡的中国人还能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作风,那中国人就真的太可怕了

    无论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还是荷兰人、英国人和他们丹麦人,在海外建立殖民地首先需要的就是杀戮。靠杀戮来震慑当地土著,用杀戮来清理当地土著。除非己方实力太弱、太少而土著实力太强、太多,或是当地利用价值太低,这才会用怀柔手段。比如说英国人在印度,在澳大利亚。

    别看北美中西部的印第安人跟加拿大的英国人关系不错,那都是因为英国人杀人杀够了。还因为英国人需要一把捅美国人的枪,所以才转变了态度。

    自从欧洲人登陆美洲之后,数以千万计的印第安人死于非命,还有欧洲在非洲的所作所为。财富的积累渗透着太多的鲜血了。

    而似乎这也是殖民地开扩的必要手段和必须经过。如中国这般平和的进入土著社会,这种情况在格尔森意识中太匪夷所思了。

    老虎能跟羊群在一起吗?

    中国的殖民方式完全就是对欧洲方式的颠覆。格尔森由此才极度渴望去吉隆坡看一看,他希望能从这座中国人自己建立起的城市中找到一丝中欧之间的相同感。

    宋阿宝很快就在马六甲港泊好了船,办好了一应手续,格尔森等人就可以在岸上顺便走走逛逛了。这几天宋阿宝跟格尔森聊的甚是愉快,看着格尔森一惊一乍的神情,他心中有股说不出的自豪感就像是有了一样好东西,老想在外人面前炫一炫一样。格尔森和他的四个侍从一行进入内地去吉隆坡,都是宋阿宝主动提出带路的。

    吉隆坡在原先的时空中是马来西亚的首都。梁纲并不知道自己有意‘张冠李戴’的命名,实际上恰恰是‘歪打正着’。现在这座叫吉隆坡名字的城市,那就是原时空中后世建立起的那个马来西亚首都。

    此地因锡矿而立城。虽然大规模开发只有几年时间,却已经是帝国南洋乃至整个帝国东南半壁的锡料主要输出地。

    作为中国传统的五金之一,锡这种金属中国本土并不缺。几千年前青铜时代来临的时候,锡就已经被人们熟悉和熟知了。锡壶、锡杯、锡烛台等等之类的锡器在周朝时候就十分普遍。

    不过本土锡矿储量虽然巨多,但分布却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在云南南部、广西东北部和西北部。其次是广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