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八十章 阿特劳战役 (第2/3页)
马在哀哀嘶鸣。
每过一段时间,就有新的纵队、方阵向前进入战场,他们不是真正的生力军,而大多是从战场上退下后重新集结起来的。
人流如潮,一涨一落,往复不已。被击溃的团队在向后退却,新的团队又补充上来,齐射、炮击、白刃战,然后又被击溃或是损失重大不得不后退,接着又是一场激烈猛烈的炮战。
大炮的轰鸣声传到方圆数十里开外,连空气都在微微颤动。巨大的回声在田野里此起彼伏,在河面上婉转回荡。挤满了逃难人群的古里耶夫要塞,所有的斯拉夫人和哥萨克都在坐立不安地倾听着远方隐隐传来的炮声,他们知道,这场战斗将决定他们的命运。
姚学才正坐在指挥所里默默无言,他心中很是不乐。很难相信战争会打成这样的焦灼。跟之前比起来,俄军的韧劲增强的太多了。
在于米洛拉多维奇战斗的时候,俄军勇猛虽然勇猛,但是过刚易折,这种勇猛的状态俄军并不能长久的持续下去。所以,激烈的战斗中最早败退的往往是俄国人。可是今天……
在战场的另一侧,库图佐夫也坐在自己的司令部内。肥胖的身体,斜挎着肩带,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大脑袋上鬓发如霜,他戴着一顶扁平的欧式军帽,沉稳地坐在大方凳上,神情静淡,镇定自若。
可战场上两军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较量,谁都明白,姚学才和库图佐夫表面上的平静、镇定,只不过是用来遮掩他们内心紧张的掩饰罢了。
阿特劳战场上双方意外的打了个势均力敌,谁都不能给对方以出其不意的致命打击。战事的焦灼让他们都知道,即使在任何一处抽出一点兵力实施机动,都会使自己那一方受到削弱,其结果不是在机动成功之前就被击败,就是由于机动失败招致无可挽回的灾难。
所以,即便左翼战场依旧安安静静,库图佐夫也只是从那里抽掉了两个步兵营,就再也不抽取任何兵力了。反而要求19师师长伊万诺维奇严格巡哨米亚雷河,不得有半点懈怠。
姚学才深知,只要能突破俄军右翼,他才能调动俄军或是干脆直接实施包抄迂回,把俄军围歼在米亚雷河边,接下的古里耶夫要塞就是熟透了的果子伸手可取。
但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在俄军左翼所做的那一点准备外,就眼下看就必须抽调大量兵力猛攻俄军右翼不止。但这样一来自己在中央战场的实力就会受到很大削弱。俄国人不是傻瓜,当他们发现不对之后,那就要攻守易形了。
俄军并不是一直消极被动防御的军队,他们随时都可以转入反攻。而自己的兵力除了70、72两个步兵团之外,就只有师部和随行的第五骑兵师的一个骑兵团,71整编步兵团还落在身后的拉蒂拉乌。
姚学才原本对俄军的实力是估计不足的,但是打了一上午之后他感觉对面的战斗力并不比自己这边弱。而事实上中华军两万多步骑的军力也确实是只超过了库图佐夫一小节,并不能形成巨大或是压倒性优势。
那么自己抽调中央阵地军力到俄军右翼来,就会不会太过冒险了一些呢?可别调戏不成反被奸,自己右翼突破不见成功,中央阵线却反被俄军给突破了。
即便有一个整编骑兵团在手,即使发生了那种糟糕状况也一样能继续压得住阵脚,可姚学才还是不敢弄险。
这似乎并不是一场马上就可以决定胜负的交战。都到了中午了,也依旧没有一点胜负偏向的印迹。反复的冲杀和长时间的战斗,姚学才仍然难以预计战斗会在何时才能结束。
库图佐夫也很清楚,如果自己把兵力从右翼抽调到中央或是左翼阵地去,实施机动进攻自己也有很大把握突破中华军防线。但是,中华军有绝对优势的骑兵力量。自己从乌拉尔河和鄂毕河召集来的哥萨克并不能在这一点上起到良好的作用。
无论是库图佐夫还是姚学才,都只有在军队数量占有相当大优势时才能抽出兵力按照自己意图去实施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机动。但现在看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交战双方中中华军只比俄军多了那么一小点。
甚至单以步兵数量来论,中华军还要在俄军的数量之下。之所以,中华军现在还能继续处于进攻状态,一是因为这是哈萨克整场战争的态势持续,中华军一直是处于进攻状态的;二是因为在军队战斗力上中华军毕竟处于优势。
强大的炮火支援,随军的臼炮、直射短炮以及单兵火箭弹,在火力的优势之下,人数少的中华军步兵才能继续进攻着俄军,并且丝毫不显颓势。
现在说真话,姚学才都有点后悔了。早知如此,他就等71团汇合之后再向古里耶夫要塞进攻了。哪里像现在,悬在了半空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当然,这个紧要关头,如有一方统帅优柔寡断,消极被动,那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