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百七十四章 米洛拉多维奇的出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四百七十四章 米洛拉多维奇的出兵 (第2/3页)

骑兵赶到之前,给哈萨克新军披上了一层最好的遮掩衣。

    枪炮齐鸣中,小玉兹人一排排的倒下。战马的悲哀嘶鸣和人类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血肉也跟冰雪混合在一起,再热的鲜血洒在雪地中也会瞬间凝固住,战争的残酷在寒冬季节中表现的更加猛烈。

    希哈孜率领的骑兵在后追击,无奈的小玉兹人只得放弃夺回库斯塔奈城的意望,打马向着西北方仓惶逃离。

    他们这一路将是凄惨的一路,因为任何一支没有补给的军队,即便它是进军速度最快的骑兵在风雪交加中也会是茶几上最大号的杯具。

    况且杨遇春给他们准备的还有骑兵的截杀和追杀

    ――――――――――――――――

    阿拉尔斯克,南部战场。

    在杨遇春率领中玉兹军攻势如潮的时候,杨芳带领的大玉兹军也已经杀到了小玉兹南部最重要的城市――阿拉尔斯克下。

    这是俄国古里耶夫要塞前唯一一座上档次的城市,位于咸海边缘。小玉兹苏丹沙帕尔一边拼死抵抗一边频频向俄军求援。

    跟别尔德穆一样,沙帕尔他们这样的小玉兹贵族,已经是在俄国的战场上下不来了。现在即便他们不抵抗投降了,来日清算的时候也能把他们家族剥的一毛不剩。

    对于贵族来说,头衔没有了,子民没有了,地盘没有了,军队没有了,钱财也没有了,那还保住一条性命干嘛?

    不要说‘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之类的蠢话,失势的贵族在大草原上是根本就没有活路在的。这一点,几百年来的历史已经给予了鉴证。

    所以,不到山穷水尽小玉兹的上层贵族是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力的,而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再愿意投降也绝大可能是没那个机会了。

    把话说回来,别尔德穆和沙帕尔之所以一直拼死抵抗就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沙俄这条大粗腿可以抱。俄国人在哈萨克大草原上强势了快一百年,说话说积重难返,那威严和形象不是一时半会儿就会消退的,也不是中华出来一亮相就能比下去的。

    这些都需要时间和事实也说话。

    米洛拉多维奇。全名米哈伊尔.安德烈耶维奇.米洛拉多维奇。他是俄军名帅苏沃洛夫的忠实崇拜者,也可以说是苏沃洛夫的学生之一。和倒霉的同门师兄库图佐夫不同,沙皇保罗一世压制打击苏沃洛夫的时候他还仅仅是一个无名少将,位低人卑入不了保罗一世的眼。

    所以他安全的度过了那最难熬的一段时日,亚历山大一世继位沙皇之后,米洛拉多维奇进入了欧洲反法战场,在俄法战争期间任旅长,于阿姆施泰腾和克雷姆斯的交战中立下战功,西历1806晋升军长,坐镇东线。这一是为米赫尔松的摩尔达维亚集团军(4万人、150门火炮)做后援,二是看守中亚。

    得知大玉兹军已经逼近阿拉尔斯克的消息后,米洛拉多维奇不得不集结兵力为最坏局面的可能出现做准备。他一点都不想跟中国人打仗,别看现在跳的是中玉兹和大玉兹,谁都知道他们身后站的是中国人。就像小玉兹身后站的是俄国人一样。

    在欧洲、在高加索,俄国太多的力量陷在了两边。眼下若是再与中国作战,米洛拉多维奇看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甚至是一场可能引起整体崩盘的灾难

    西历1806年,也就是去年。拿破仑在德意志中部和西部建立了莱茵同盟。德国统一的最后一点象征――神圣罗马帝国终结。帝国皇帝弗朗西斯二世,成了弗朗西斯一世,就任奥地利皇帝。

    这样的局势让普鲁士人大惊,腓特烈.威廉三世在英国人的鼓动之下向法国开战,萨克森也站在普鲁士一边。可是这一切并没有阻挡住拿破仑征服大陆的脚步,他集结了二十万兵力用于对普鲁士作战。而普鲁士与萨克森之联军共计有13万人,由卡尔.威廉.斐迪南任总指挥。

    第一场耶拿之战,普军损失27000人及一百多门大炮,法军损失6000人。

    随后的奥尔施塔特之战。拿破仑最忠实英勇的元帅――路易斯.尼古拉斯.达武,率领法军27000兵力与不伦瑞克的5万人部队在奥尔施塔特交战。

    坚韧且训练有素的普鲁士军最终以土崩瓦解而告终,他们有25000伤亡,近25000人被俘。可以说是全军覆没,而达武则只损失了7000法军不到。

    随后一个月内普鲁士瓦解,腓特烈.威廉三世落荒而逃到了俄国。拿波仑率领8万法军向东进军至维斯瓦河一线,并占领了华沙以阻止俄国支持普鲁士的任何企图。使得十多万俄军被牵制在了第一线,整个俄国一多半的力量放在了对法战争中。

    算上高加索地区对土作战的军队,米洛拉多维奇都可以确信无疑的说,只要自己这边一跟中国人正式开战,自己就是往莫斯科一天打一百个求援报告,也要不来一支军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