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百六十八章 伊拉姆会战(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四百六十八章 伊拉姆会战(二) (第1/3页)

    四百六十八章伊拉姆会战(二)――

    四百六十八章伊拉姆会战(二)

    一名骑兵指挥官,战场上他的位置就应该在整支队伍的最前方。莱克.伯埃尼一直这般认为,他本人也一直在这样做。

    伴随着人类发展史同步的战争,从古到今,将领军官带头冲锋总能激起手下战士极大的勇气。莱克.伯埃尼能在印度战争中屡次取得骄人战绩,与他本人的英勇和坚定的信念是分不开的。

    阿布基尔战役,拿破仑的法国步兵同数量庞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大军陷入了胜负难料的胶着缠斗时,骁勇的缪拉率领法国骑兵全线冲锋,将土耳其的步骑大军几乎全部赶入了大海。

    阿萨耶战役,英军训练有素的步兵用整齐的排枪火力在阵地中央粉碎了庞大的印度马拉塔军队,但在随后的冒进追击中,英军步兵的侧翼遭到了大群马拉塔骑兵的混乱攻击。而在这危机时刻,威灵顿亲自带率英军轻龙骑兵团抽出马刀进行反冲锋,击溃了数倍于己的马拉塔骑兵,从而彻底奠定了战役胜局。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莱克.伯埃尼的信念并不孤行。

    中华――廓尔喀联军中央,冉天元、比姆.森.塔帕、拉纳.忠格.潘德等一众联军将领都在细细的观察着对面阵地。

    两万人的步兵方阵,四千人的骑兵,英印军队给了他们巨大压力。

    “打这一战可真不是个明智的选择”冉天元平时是挺傲气的人,可现在他也不能无视对面敌军给自己所带来的压力。

    比姆.森.塔帕的脑子里则闪过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句话,这是王鼎对他说的,而王鼎是从梁纲写给他的亲笔书信中看到的。

    伊拉姆之战,真正是验证了这一句话。

    无论是兵力还是火力亦或是骑兵,联军都处于下风。他们唯一能够依仗的就是中华军的先进武器和战术。

    苏格兰风笛在战场中飘荡,随着嗒嗒的军鼓声响,左中右三路英印步兵齐齐向前迈进。

    战斗开始了

    处于弱势的联军没有‘骑士式’的也跟着向战场中央开进。他们虽然大局上处于进攻态势,但实力上依旧处于弱势。

    非是政治必要,无论是比姆.森.塔帕,还是冉天元,都不会来打这么一场面对面的硬仗。他们宁愿分兵绕袭,用一场战争的态势去打,也不愿意来一场如此这样的战斗。

    “轰轰轰――”英军的大炮首先开火。

    炮弹没有打到联军队伍中,因为双方的步兵都是在对方的火炮射击范围之外列阵的。但是开花弹爆炸散出的硝烟却慢慢地在战场上聚集。

    冉天元瞬间就明白了英军的用意。他们现在发炮不是为了杀伤,而是为了掩护,用爆炸的硝烟去掩护进军中的英印步兵。

    “开炮――”

    联军炮兵阵地,五十六门大炮在等待了二十分钟后也发出了咆哮的怒吼

    乌代布尔堡缴获的那三十门大炮,以及两个多月中从西藏陆陆续续运送到的91团炮兵部队,除去阿润河沿岸固定部署的一些大炮外,联军把全部的火力都集中在这一场战斗中。

    英军的火炮落点在陆续的向前逼近,远远地浓烟中也不时的传来了士兵的惨叫声。

    但是细细听脚步落地音,震动依旧,丝毫没有混乱。

    “霰弹――”两边的距离逐渐缩短,硝烟中英军的身影时隐时现。

    联军炮兵得到了冉天元的指示,迅速更换了杀伤力巨大的霰弹,但英军依旧是开花弹,没有改变

    即便是有战马牵引,大炮的移动速度也不能跟步兵相比。继续发射开花弹,继续释放浓烟,对英军炮兵的转移很有遮掩效果。

    五十六门大炮,很不少的一个两。如果是在后世,五十六门大炮的轰击下,再强大英勇的士兵也突不到近前来。可现在不是二十一世纪,而是近代。

    英印军队数量庞大,五十六门大炮即便是发射开花弹也不能阻挡两边步兵战线的继续靠近。

    “果然是强军”冉天元的两眼中精光直冒。顶着炮弹向前前进不稀奇,但前进中还能保持战线的大致整齐,这就不是一般军队可以保持的了。

    冉天元并不知道,此次进兵为了保证兵锋的战斗力,一次性蒙哥马利就在前锋线上投入了英军78步兵团一个整团。

    在78步兵团的带领下,余下的三千印度土兵才大致保持了战列锋线的整齐。

    “啪啪――”火枪夹杂在轰隆的炮声中终于响成了一片。

    与英印军队一样,联军的锋线也是中华军带廓尔喀军合编而成的。

    一个营的中华军和两千个廓尔喀,双方火枪队火枪,近距离对射,展开的是一场英勇和意志的比拼

    蒙哥马利眉头紧锁的看着战场,枪声持续的传来,硝烟都已经遮掩了天上的太阳,但是一点实质性的进展都没有。

    前线撤下的伤兵已经很多,蒙哥马利亲眼看到两名英国士兵从两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