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五章 ‘赤字’刺激出的银行! (第2/3页)
没有了。
想想当初的宏伟壮观,梁纲心头再是不心疼也感觉挺不是滋味的。前世他只是一个拿拼命钱的小替身,没机会去体会那种在钱上打滚的享受。现在他终于有机会拥有金山银海了,却又在自己手中迅速消失掉。
五日后,养心殿。
梁纲掂着手中的奏折,吃惊的望着下面的汪大可。作为他自己亲选的财政大臣,梁纲清楚地知道汪大可的为人,知道他并不是一个多么激进、胆大的人。
可今天,就是这么一个老实的有些本分的人却给自己上了一道‘开中华古今未有’的奏折
“你要办银行?”如果是动漫,梁纲的眼睛就凸出来了。
“皇上,臣自知道‘银行’这一事物后,悉年来使人于洋商不断咨询、探究,感觉于国甚有大益。
此番全军武备换装,财政再出赤字,虽可以照前例于内帑进补,然此计绝非长久之计。臣以为,当确立中央银行行,取富取财于民,发国债券……”
汪大可突然间‘一鸣惊人’,这绝不是脑袋一热就下的决定。而是真正经过深思熟虑的,是认真负责任的。
事实上今年即便是不出现全军二度换装一事,汪大可也决心成立中央银行,把梁纲一直停留在纸片上的设想变成现实。
这些年他直接或是间接地从洋人那里得到过不少关乎银行的消息,同时对西方社会的财政运营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就如同梁纲下意识的认为钱庄、银号不如银行一样,汪大可也认为钱庄、银号不如银行,只是这一决定他是经过认真反复的探究之后才做出的。
西方社会的商业运营较之中国更为兴盛,汪大可如此认为。兴旺、发达的商业决定了西方银行更早一步的发展。而中国历代重农抑商的政策则是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
无论是钱庄还是银号,在职能上比之西方银行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可以说西方的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钱庄+银号的统一。
中华帝国未来的国策是什么,汪大可十分清楚明了。重农不抑商,未来的中华帝国,商人的势力和地位会越来越高。
李家这些年在朝外跳上跳下,大大长了商家的士气,但落在汪大可眼中,那都是因为一个绳子在牵着他们呢而牵着那根绳子的手,则就是坐在皇宫里的这位帝国至高至尊者。
梁纲手下有两本奏折,除了现在掂在他手中的那一本外,另一本就是财政部计算出的此次全军大换装所耗费的大致钱财数额。奏折上附加的还有财政部今年做出的亏空预算,在一千万元到一千五百万元之间。
这是一笔不大的数额,合成白银还不到八百万两。汪大可成立银行之后,就准备第一批发行两千万块银元的国债券,五厘的利。
中央银行成立以后,并不准备发行纸币。眼下时候纸币的防伪手段非常劣质,之前银票就常有造假。以至于一些银号取银子,除了银号开出的银票外,还需要有对的上号的信物才可以取到手。
中华帝国几年的内战下来,金融业不说是遭受了灭顶性的打击,也绝大多数是元气大伤。许多商家被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