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百五十章 都是将死之人,何必再去扫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四百五十章 都是将死之人,何必再去扫兴 (第2/3页)



    陕西虽然是嘉庆的驻足地,可随着宝鸡之战的失败,陕西清军实力已经落后了山西清军一大截。额勒登保的意思是,从山西抽调一部分军力巩固陕西防线,保障他们这一支方面力量的后路。

    山西的绿营兵还就罢了,火器营和两万蒙古骑兵却是如今满清朝廷的支柱力量。嘉庆是缺不得这支强力军的。可嘉庆拒绝了,他命令额勒登保全力以赴的打好这一仗,陕西之事无须牵挂。

    接到旨意的额勒登保只能摇头苦笑,要是下一道圣旨就可以让人无须牵挂陕西,那他早就请旨了。

    这都是无意义的。

    陕西中华军大军云集,只看那一个个番号,额勒登保自己就心寒,更别说下面的小兵了。

    中华军现在是第十师张世虎驻河南,二师张世龙、十三师陈烂屐在云贵和广西,十九师在两湖,十八师在安徽、山东,十七师在南洋。九师李成光、十五师冯景山、十六师韩进韬在东北,十一师程绍元在冀北,禁卫师主力、第一师、第八师、第六师、第七师在山西,四川义军四个师在四川,剩余的十二个整编师却全在陕西。

    虽然这十二个师里杂牌很多,真正那的出手的只有三、四、五三个师,可对比对面的清军来,绝对是无可比拟的优势。

    即便没有宝鸡之战,明亮也挡不住中华军的进攻,更别说清军自己先伤了元气了。

    额勒登保不认为明亮部能守住陕西,事实证明了他预料的准确性。但这是可悲的准确性,如果额勒登保能够有选择的话,他宁愿自己的这次预料是错误的。

    当西安城陷,陕西提督柯藩战死的消息传入山西后,山西籍的绿营兵军心立即就动摇了起来。

    错非整个七月中,两边都是小打小闹。而且仗着骑兵众多,额勒登保屡次出击中华军的补给线,斩获了一些小胜鼓舞了军心士气,怕是只这一个消息传来,山西的绿营兵就会出现大规模逃亡。

    反观此时的中华军,兵力调集已经完毕,禁卫师一部虽然退回了北京,可是第一师的到来和第六师、第七师的进入,却使得在晋的中华军实力不降反升。

    只是为了扎进北面的口子,整个第七师和第八师都留在了大同、绥远一线。嘉庆皇帝虽然拒绝了额勒登保的提议,可却从没有放弃重新打开蒙古――山西通道的打算。

    大批的蒙古骑兵进袭冀北,他是在用明明白白的‘围魏救赵’来调动中华军退出山西。

    只是骑兵师和第十一师坚决顶住了蒙古骑兵的冲击,在最艰难的时候梁纲也没有从山西抽调回一兵一卒。直到第一师和第六师、第七师相继进入山西之后,这才抽调回了禁卫师的一部分回防北京。

    两个师用在了北线,禁卫师一部用作后勤,炮兵师‘雨露均沾’,真正在第一线战斗的步兵师只有第一师和第六师三部。

    六万人的兵力,大半的火器化步兵和超强的重火力,用来进攻一个火器营绝对是稳操胜算。但因为两万蒙古骑兵的存在,陈虎部只能‘保守再保守’。中华军现在,不仅后勤补给道路上的禁卫师建立起了一个个水泥碉堡、炮楼和转运站,连太原城外的中华军大营也被建的跟一个小城似的。

    战争进行了三年半,土水泥的配方虽然依旧不为外人熟知,可是却挡不住清军对此物的认识。

    在大部分的中国人眼中,它是那样的神奇一堆粉末合水搅和搅和就成石头了?以至于都重新有了‘水石’这么一个新的名号。

    这一战中,它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威力。无论是后方的转运站、碉堡、炮楼,还是前方的大营驻地,都有它的身影频繁显现。

    额勒登保对此是束手无策,禁卫师在后勤补给路线上隔不多远就建立一个转运站,配合着周边的碉堡、炮楼,完全不是只有冷兵器的蒙古骑兵可以攻克的。而后勤补给通畅的第一师和第六师,发威起来也不是额勒登保单单一个火器营能够抵挡的。

    七月后,正式开打以来。只是半个月时间,太原城周边各个要地就丢失殆尽,而且太原城池也被中华军攻占了大半个。现在额勒登保残部只能龟缩在城南的一带。

    最初时候,额勒登保还期望着华北二次泛滥的大水能够牵制住中华朝太多的精力,比如粮草、银钱什么的,以至于陕西、陕西的中华军都无力在继续发起进攻。

    可是大水泛滥了之后,山西的中华军不仅没有显现后劲不足,反而是越打越狠,越打越猛。

    额勒登保到了如今地步,只能放开一切繁思杂念,全力以赴的指挥部队,多杀一个中华军是一个了。

    太原城南大街。

    往日繁华的景象已经彻底成为了过去,炮弹一片片的耕犁,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成了破烂和废墟。

    但是就是这样的地形,尤为的让中华军难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