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章 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第2/3页)
茶盏到嘴边,吹着热茶边说道:“那三人不是派人到你那儿了吗?就真的一点都不关心?”虽然和梁纲和红巾军是盟友,但是教会就是教会,王聪儿心中分的还是极其清楚的。
如果说之前的廖勇富,那也就算了,到了罗进时候在她眼中就已经是梁纲在撬他们的墙角了,现在看到陈金生三人势弱后还联系红巾军,王聪儿心中这个叫气啊,当然不会给梁纲好脸sè看。而且这一个月了,红巾军一门大炮都没向襄阳支援,给了些火药也全都是荆门运过来的……
“呵呵,那三人我可没打算收留。”梁纲心中一定,原来王聪儿是莂到了这一点上啊,当下斩钉截铁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绝不撬你们义军的墙角。
之前机会就已经给他们了,是他们自己没把握到。现在时机已过,就是相投也没那个可能了。梁纲才不会因为那三个家伙而跟襄阳义军起什么龌龊,太不值了。
“那大炮呢?都一个月时间了,一门都没有,这像话吗?”梁纲还以为自己的回话能让王聪儿神sè再缓和一点,却不想王聪儿揭过这件事之后脸sè更见清冷,一语直问中心。
“这也太……白了”,梁纲脸sè一僵,回到这年代都三年多了,人来说话一向是拐弯抹角、大圈套小圈或是微微的显山漏水,可绝没有像现在的王聪儿这样问题直白直白的。
可是直白的发问往往是直指核心的,她和梁纲置气,很大原因就是在这个‘炮’字上,因为这个大炮事关两军的切身利益,再好的交情和盟友也只能放两边。
之前王聪儿也顾及着两方的交情,心中虽然焦急和不满意,可始终忍在心头。可现在,襄樊压力日大,北面的清军在樊城城下安营扎寨十多天了,西面的大军也不日就将抵达,义军这个时候真的是需要大炮助阵。
“这个……要看你们最终的作战计划。”梁纲少许结巴后,也不再遮掩了。“而且我现在连自己的都还没有配齐,哪有余力去支援你们?”组建的水师,船只是已经大致齐全了,可船上的大炮到现在都还没配齐,而且自己还要照顾荆门的义军,若再拨调一部分给襄阳,梁纲真的是力不从心。
“这点我知道做得是有些过分,有些食言,可我自己也不想这样,是不是?火炮组的人数太少,产量、速度有限,这我能有什么办法?我只能全力的去扩充它,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王聪儿嘴角闪过一抹讽笑,她不知道铁模铸造法是多么的简单和易学,只要稍微一个不注意就是敌我皆知,所以自以为梁纲是在推脱和用心不纯。
看着闭嘴不言的王聪儿,梁纲很无奈的叹了口气,这个结短时间内是解不开了。除非有一天襄阳义军能全部纳入自己的麾下,或是王聪儿能绝对的严守秘密,看了铸造过程之后半个字都不往外说,也不在襄阳义军内部自己实施,但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她眼中,襄阳义军的利益可比自己和红巾军的利益重要的多了。
“你还是说说你们到底打算怎么办吧?是准备在襄阳城下跟清军一决胜负,还是准备守城疲敌……
如果是一决胜负,我回去后立即就会率红巾军北上。而如果是守城疲敌,我会在战前尽力送来一批大炮,不会低于十门。”
王聪儿跟自己同盟关系内外皆知,襄阳义军得不到大炮,这压力就会全转移到王聪儿身上。梁纲很清楚的知道这一点,但是事关自身发展大计,他也只能食言了。
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没办法!
心底暗说一声抱歉,可该怎么做他还会怎么做的。
“十门大炮?!”王聪儿神sè冰冷的督了梁纲一眼,虽然在内部她一直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可是在外人眼前她绝不会露出半分。“一部守城疲敌,一部……”
…………
一部坚守城池,一部避敌北上,襄阳义军会分兵一支再次开进河南,虽然牵制不到西线的清军,可是至少能扯开樊城下的那一部清军。而且四川的大起义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只要应付得当,襄樊一带固若金汤不说,清军自己还会再次倒一场大霉。
梁纲带着这一消息返回了安陆府,虽然跟王聪儿之间的疙瘩更深了一些,但他心底还是很轻松的。王聪儿自信十足,极有把握应付下这一波清军高cháo,所以梁纲只需要把眼睛投向南方就行了。
大战开始在四月份,陈金生等三部从郧县撤到均州,再从均州撤到谷城、光化,拖拉了七八天时间,然后是光化、谷城一线的攻坚战,联合了襄阳义军本部,实力大增的义军本可以死守那一线的,但是以拖延时间为主的策略使得义军防守态度并不坚定,到了三月下旬中,光化、谷城两县陷落,义军全部撤回襄阳,清军兵锋也开到了城下。
在此之前,梁纲送了十二门炮以及相应的一千二百枚炮弹进了襄阳,八门八百斤炮,四门一千斤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