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七章 防御战——战争之神的对决 (第3/3页)
铁弹的shè击,也能更快的动摇南城墙的稳固。
除此外,一些chuáng弩也把目标顿准了南门外阵地上的十座战争堡垒,那怪模怪样的如同一个小角楼一样的存在,在清军眼中当然也属于障碍,清除掉它们是必须得。
只是这些堡垒个个都坚固异常,之前被铁弹不时的命中都没出现什么意外情况,现在这chuáng弩火箭也不会立刻就能建功。
爆炸中战争堡垒纷纷出现残碎和崩破,但是它们的主体却依旧屹立不倒。四个装备了chuáng弩火箭的堡垒,都在用最大的速度去shè出每一支chuáng弩火箭。有滑轮组和绞盘的他们,给chuáng弩上弦的速度远超过清军chuáng弩,虽然数量是绝对趋于劣势,可是凭着厚防和速shè,红巾军在一点点的扳回局面。
“杀啊——”
“冲啊——”
清兵的呐喊声在逐渐靠近,炮击开始了三刻钟后,清军的前锋终于靠近了城外阵地三百米的距离,而在这两千人的前锋后面,三千人的后续部队正排着同样长长而单薄地横列,迅速向城头靠近着。
随着清兵的临近,火枪兵们冒着弹雨开始了做战前最后一次的准备,而同时始终保持者沉闷的另外六个战争堡垒中,六门直shè大口径短炮也进入了发shè状态。
“轰轰轰——”六团火焰从六门短炮口中喷出,浓重的硝烟味立刻在六座堡垒中弥漫开来。
短炮配的自然是霰弹,他们又不是水师上的短炮,后者配属重型铁弹是为了击毁和重创敌船,前者配属霰弹却是为了更有要的打击敌军。
霰弹的名称(canister),拉丁文本意就是圆筒,弹体外观呈圆筒状。外壳是一层薄铁皮,底部是一个木质的膛片,弹体内装有铁质小弹丸(注:弹体可装也可不装火药,分为两种,此处不装)。霰弹最大的杀伤力就在于它的内部的小弹丸,从原理上讲它更近似于枪而非炮,开火后膛片推动弹身前进。弹体在离开炮膛的瞬间,因火炮内外压差巨大,弹体外壳无法承受,随即破裂,内装弹丸顺势逬出,在空间中形成一块圆饼状的弹幕。这一弹幕会随着飞行距离延长而逐渐散开,划过一个由炮口为定点的圆锥形空间,击中目标。
霰弹的原理决定了其更适于用直shè,跟铁弹相比有效shè程要近很多。欧洲军队,以英法为例,英军规定不可以在350码以上使用霰弹,法军的轻霰弹也基本控制在400码以内使用。当然,法军12磅炮所用的重霰弹在600~800米的距离仍能有效杀伤敌方单位。但是,在这个距离上弹幕早已完全散开,开炮的人恐怕都不清楚会命中谁。
霰弹的这种炮弹,杀伤力在于“面”而不是‘穿’,适于展开的横队,也就是步骑兵。比如说眼前的清军。可以说这东西就是红巾军的枯松炮的升级换代版!
盾牌手、弓箭兵在一点点的收缩队列,越靠近南城墙,他们的队列就越缜密,虽然前后两队拉开的距离依旧很大。
清兵们知道,作为先锋,他们的首要任务不是攻城,而是首先解决到城门外的那块巴掌大的堑壕区。杀死里面所有的红巾军,将手中盾牌当做木板铺在堑壕上,为后续的进攻部队扫平一切障碍。
董昊杰在大声的招呼着手下兵丁,作为一名先锋都司,他的运气很好,从开始经历炮击到现在还没有伤到过一根毫máo。
现在清军先锋部队逐渐集结到了一块,他的前后更是聚集了整整十名盾牌手。但是就算是有十名盾牌手护卫也一样没用,在霰弹的四shè之下,挨着的就没有能好的了得。
董昊杰的大喊声在战场上是那么的微小,也只是周边的一些人能听到。在这声大喊刚刚结束的时候,一片弹雨已经将他笼罩在了其中。
只听道耳旁传来一阵金铁交鸣声,董昊杰整个人就被前面的盾牌人给撞倒在地。一片húnluàn和惨叫声中,一枚蹦跳着的小弹丸从董昊杰眼前划过,正中他的右掌手指……
尾指和无名指整个从中断开,十指连心哪个叫疼啊,董昊杰翻滚在地上当即就嚎叫了起来。却是没机会看到,自己周边的十名盾牌手,此刻还依旧喘着气的只剩下了三人。而这三人中更是无一幸免还都带了伤。
“给我打——”城门头梁纲还在那里站着,额头的伤口已经止血了,但砖渣碎石却每一刻消停的往他身上跳。詹世爵和两名手下举着盾牌已经片刻都不敢离开他正前和左右了。而梁纲见多了炮营的死伤后,心中也警惕到了极点,不敢再有半点的放松和不在乎……
二十二门炮,现在只剩下了十五门。
“啪啪……”清脆的枪声从城下传出。一排有一排,三道火枪兵全力开huā,一bōbō的子弹打向清军。
“放——”高琼、刘显龙声嘶力竭的吼声夹杂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