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亚历山大的征服者(下) (第2/3页)
接着第七装甲师的英勇反击极大地延迟了意大利人的进攻步伐,而新西兰第二师的决死夜袭,更是为奥金莱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正是依靠着这点时间,第七澳大利亚师带着他们的重武器、给养和俘虏,几乎是完整地撤出了意军的包围圈。
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一连串“恶**件”的基础之上在撤退的过程中,那么野蛮的澳大利亚人居然抢夺友军车辆和油料。而在该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第五印度师。在前期的战斗中,这个负责把守阿拉曼防线北侧盐碱沼泽的印度师一直不是意军攻击的重点,损失也最小,自然就成为了澳洲野蛮人眼里的“大肥肉”。
这群澳洲大兵打仗是把好手,闹事也不含糊。早在来北非的路上,这些澳洲大兵就是劣迹斑斑:他们在孟买的酒吧和印度警察交过手,在开普敦的港口和水手们上演全武行。不过对于这种“两头冒尖”的部队,上峰总是能网开一面。
最后,在1o4o年9月3o日下午14时,当意大利人的履带开始碾上地中海的海岸线之时,意大利人现在他们的包围圈里只有以第五印度师为主的21ooo人。虽然看上去大鱼还是跑掉了,但是着并不影响意大利收网的决心。
在坦克和突击炮的支援下,意大利步兵一次又一次地向盟军去进攻。此时的巷战已经白热化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为缺乏构建掩体所需的材料,锡克族士兵甚至橇开了阿拉曼附件的一处公墓里的墓穴,挖出棺材,再把一切可以找到的物品围在墓穴四周,作为“战壕”继续负隅顽抗,直到战死为止。
意大利步兵将手榴弹象冰雹一样砸向印度人据守的墓穴,他们一边前进,一边还有小心脚底下的地雷。手榴弹和地理爆炸后横飞的弹片不断给双方增加着伤亡。子弹的嘶鸣声和人的惨叫呼号声交织在一起,到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