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惊变(下) (第2/3页)
战略眼光的齐亚诺居然会提出如此愚蠢的建议。
“难道我们否认此事,美国就会相信这事与我们无关吗?我尊敬的领袖,美国人并不蠢。请您不要这样侮辱他们的智商。在迹象如此明显的情况下,我们一味地掩饰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就好比一个大声叫喊“我不是小偷”的小偷只会被人打得更惨。”
“更何况这一次的事情也许没有您相信的那样严重。请允许我提醒您两点。第一,这次事件中没有导致一个美国人死亡,这是和雅典娜号、卢斯坦尼亚号事件有本质区别的;第二,美国人通知我们他们已经购买厌战号的时候距离我们击沉厌战号只有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他们完全没有留给我们足够的时间让海军总部通知我们一线的所有部队。所以这个事情并不是我们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至少美国人自己也要负一部分的责任。”
“也就是你认为美国不会以此为借口向我们宣战?”听了齐亚诺的这番话,芒果心里总算有点底了,他如同一个抓到救生圈的溺水者一样,眼里放射出异样的目光。
“对于1939年9月爆的战争,美国人一直处于一种十分矛盾的状态。从情感上和实际利益上说,美国人当然希望英法等民主国家胜利。美国人对英国统治大西洋也没有什么意见,也习惯了。但是美国人看待我们轴心集团则是另一回事了。正如您所说的,这个叫“体制差异问题”。但美国人又不太愿意多管欧洲的事情,欧洲大6的恩恩怨怨由来已久,说不清道不明。美国国父华盛顿临终前还嘱咐美国人,千万别卷入欧洲的战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人感觉自己翅膀硬了,于是就掺乎一下欧洲事物。他们借钱给英国、法国、俄国去打仗,在英国要被德国人掐死、俄国溃败、法国摇摇欲坠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雪中迭炭。可是到头来,却是两手空空。而更让他们生气的是英国人、法国人竟欠账不还。所以,有了这么一次吃力不讨好的教训,现在大部分的美国人对于欧洲事物都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现在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英国人一旦垮掉,那么美国人将独自直面轴心集团的重压,但是至少现在罗斯福还没有办法把他的国家拖入战争,这是他们的民主政体决定的。现在,他的当务之急是说服美国人民和国会赞成给以英国更多的战争援助,至于将美国带入战争,依我看至少现在还是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这就是民主体制的悲剧,虽然少数精英份子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方向,但是却因为大多数平庸者的制约而无法使得国家从这种先见中获益。”
“所以,我认为我们只要很有诚意地给美国一个道歉再赔些钱,让美国人面子上大大地赚一把,估计就可以把这个事情给出来掉。毕竟,此时此刻的美国人并不想要跨国大西洋和我们打上一仗。另外,我回头会让人在美国找些专家教授在报纸上多讲讲保持和平展的重要性,先去制造一下舆论气氛。”
“另外,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1937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