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底线 (第2/3页)
疑的就会是他一样。”说完这一切,芒果将自己的目光投向窗外的远方。他知道,现在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已经不可避免,历史上的希特勒得知意大利还没完成战争后,依然单独投入战争。所以,现在他丝毫不怀疑希特勒同志带来德国迈向战争的“勇气”。而作为一根“有分量的稻草”,意大利应该何去何从。
3月16日,罗马尼亚人将全世界的目光从布拉格转移到了自己身上。在随后的两天里罗马尼亚驻英大使蒂莱亚向唐宁街大声疾呼,德国人要下手了!其实,这不过是罗马尼亚人自己的臆断罢了。不过,这一切不是希特勒的仁慈而是因为沙赫特博士的高明。自从沙赫特博士想出了《清算协定》一招后,罗马尼亚已经成为了德国经济的附庸。为了清算购买德国产品所欠下的款项,罗马尼亚只好允许德国拿走他们大部分的石油和农产品,并按照德国的需要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所以,希特勒压根就打算对于这个听话的小国痛下杀手。但是,英国人、法国人、苏联人和波兰人不这样认为,他们已经被希特勒一贯的“出人意料”吓怕了。3月19日,由张伯伦亲自起草了一项集体安全宣言,请并由法国、苏联和波兰三国政府签署,该宣言称含糊其辞地宣称“四国将立即磋商采取何种步骤以共同抵制对任何欧洲国家的政治独立构成威胁的任何行动”。遗憾的是,这不过是开了头。在互不信任的氛围下,恐慌正在加剧。(以上皆为史实)
位于普鲁士东北角的立陶宛港口城市麦默尔,这里的居民大部分是日耳曼人。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立陶宛却以不太正常的方式得到了这块土地。不过,当地人从心底希望回归德国。让人感到吃惊的是,希特勒却一直压制着当地人民自内心地向着“德国母亲”靠拢的行为。因为在元的计划里,麦默尔作为一个筹码与立陶宛进行更重要的交易。但是,德国对布拉格的占领使麦默尔的日耳曼人陷入难以抑制的兴奋之中,很快在3月22日,他们宣布了加入第三帝国的决定。而比捷克还要弱小的立陶宛显然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