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芒果的淞沪(下) (第2/3页)
调部队封堵日军的突破。双方军队在吴淞展开血战,用炮、用枪、用刺刀、用拳头、用牙齿反复厮杀,阵地一天之内反复易手。
在原来那个历史上,从8月下旬到9月上旬这个阶段,双方的主要在进行的是登6和反登6之间的对抗。日军不断寻找**的防线薄弱点,然后利用其海军优势进行两栖登6。但是,**在现日军登6后,至少还可以及时调集兵力阻止日军向纵深突破,稳定住战线。
而现在,在芒果的意大利军火和意大利顾问的帮助下,**因为已经解决了上海城内的日军,所以完全处于内线作战的优势,反登6的兵力更雄厚,机动也更方便了。而且**的海空实力也比原来历史面位上的强大,抗登6的手段也更加多元化,所以虽然在战局上出于被动,让日军牵制鼻子,(也就芒果所说,**的“现-判断-决策”循环转比日军慢一拍)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应对。在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下,**将登6的日军死死得压制在纵深不大的滩头阵地里。当然至于“将日军赶下海去”,芒果认为空一格远不如阿尔伯特・凯塞林,所以德国在安齐奥不能完成的事,**也不可能创造奇迹。
到9月中旬时,战争逐步升级。苦战多日的**开始6续获得地方军阀部队的增援,各地军阀以空前团结之热诚为抗战事业出人出枪。而此时日军投入淞沪战场兵力已经高达1o万人,但在**将士的血肉长城面前仍然无法取得决定性的突破,为挽回颜面,日军决定继续增兵,第9、第13师、第1o1团,相继被派往上海。
日军高层清醒地认识到队虽然在淞沪战场上爆出了前所未有的顽强与勇敢,但是从本质上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队是一支没有自主补充军火能力的“一次性”军队。飞机、坦克、重炮甚至连大中口径炮弹都是打一个少一个。只要坚持打下去,消耗了队的锐气,剩下的就好办了。而事实也正如日军预测的那样,经过一个月多高强度的消耗,中国空军的实力已经剩下战前的一半。海军几乎拼光只好依靠战前布置的水雷封锁线苦苦支撑。而6军的技术兵器,特别是炮兵、装甲兵也损耗不小。炮兵20团48门意大利的14912m14榴弹炮在日机轰炸、舰炮轰击下还剩31门。装甲兵的追逐者突击炮也只剩下3辆。
在日军增援兵力的凌厉攻势下,9月11日月浦、杨行陷落。**退至蕴藻浜――庙行――江湾一线,继续顽强阻击,终于将战线稳住,双方军队进入短暂的对峙。
10月5日,日军高层决定“决定从华北调用兵力,把主作战转移到上海方面”。此后日军调集各方部队近4个师团,其中两个师团直接由华北战场调来,投入淞沪战场总兵力共达9个多师团2o余万人,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