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节、丧钟为谁而鸣(3)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8节、丧钟为谁而鸣(3) (第2/3页)

限定了海军五强的舰艇数量和吨位进行了限制。根据条约意大利的海军规模被限制在英国的三分之一左右。

    到了1935年12月,这两个条约行将期满,海军五强又开始在伦敦再次召开海军裁军会议,史称第二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按照历史的轨迹,36年的1月av国先跳了出来,宣布退出裁军会议。既然,有av国当了出头鸟,芒果自然也不是什么好鸟。于是意大利人也开始威胁要退出裁军会议。理由很简单。按照1935年6月18日签订的《英德海军协定》,连战败国德国都可以拥有一支相当于英国35%的舰队,那么难道我们意大利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还不如一个战败国?难道我们英勇的意大利士兵在伊松佐河、在伦巴第平原流得血算是白流了?

    有意大利人这么一跳,法国人的心思也活了。毕竟上次签条约时,意大利和法国可是被英美日三国给坑了一把(条约规定英美日三国都造了拥有16寸主炮的战列舰,法意却没有)。于是,法国人提出他们需要拥有一支相当于英国舰队40%的舰队,即战列舰总吨位为21万吨。这比他们原来的175万吨多了35万吨,正好可以多造一艘条约型战列舰。虽然,现在法国的经济并不景气,不一定有钱新建一条战列舰。不过人家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说得对,咱们就是争这口气,怎么也不能被战败的德国人比下去。

    最后在一番扯皮和推诿之后,1936年6月5日,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四国签署了新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条约的有效期到1942年12月31日止。

    新条约采纳了意大利和法国的建议,将意大利和法国两国所拥有的战列舰总吨位被提高到了21万吨,航母总吨位被提高到了8万。重巡洋舰的总吨位保持在7万吨的水平。另外考虑到法国有远比意大利多得多的海外殖民地,在轻巡洋舰上,法国人的总吨位为108万吨(同日本),意大利人为8万吨两国的驱逐舰和潜艇总吨位被限制在英美50%的规模,即驱逐舰为75万吨,潜艇26万吨

    另外该条约还对各舰种的最大吨位设置了限制。航空母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过23000吨,火炮口径不得61英寸。轻巡洋舰的标准排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