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明灯国 (第2/3页)
段,所以他宁可采用经济侵略的方法来完成对明灯国的“占领”。
1936年的1月15日,在经过友好的协商后,意大利王国和阿尔巴尼亚王国签订了《经济友好合作协定》,这个协定为意大利公司进入明灯国投资开厂、开矿打开了方便之门。而明灯国则通过意资企业获得了大量的税收,解决了失业问题。到了1936年的年底,意大利在明灯国投资了30个以上的项目,累积投资金额已经达到了20亿里拉以上。这些意资企业的到来给明灯国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而且薪酬也要比本地企业或在家务农要高。据说,哪怕是最普通的矿工其收入就相当于地拉那(明灯国都)的普通公职人员。一时间,到意资企业找工作成为了明灯国年轻人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的选。以往很热门的明灯国公职人员选拔考试也因为大量的优秀青年选择投身意资企业而报名人数锐减。
30年代的明灯国,最值得关心的出口商品是石油、铬矿石(铬是不锈钢的主要原料)镍矿石(镍是装甲钢的主要原料)和铜矿石。特别是镍,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在国际市场上管制积极严格,难以进口。所以,意大利人投资项目也主要集中在采掘业。而明灯国政府则将意资企业上缴的税收主要用于道路、港口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意大利企业来明灯国投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两国友好协定签字前,明灯国的石油年产量大约在30万吨左右,而在铬矿石和铜矿石的开采意大利企业也有涉足。在大量意大利资本涌入后,石油、铬矿石和铜矿石开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镍的开采就有一点比较麻烦,明灯国的镍矿石先天不足,主要是以红土矿的形式出产,而在30年代对于这种矿石的有效利用还是个大问题。哪怕是作为穿越者的芒果也只是依稀记得在70年代土鳖国曾经帮助明灯国设计了一个氨浸处理氧化镍矿的湿法冶炼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