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投资移民 (第2/3页)
11月的“水晶之夜”事件(纳粹党员与党卫队在德国全境袭击犹太人的事件)生后,更是达到了顶峰,仅当月就有上万名犹太人人申请移民意大利。
作为传统的天主教重地,宗教上的冲突使得意大利人对犹太人普遍没有好感。对于犹太人的蜂拥而入,有不少的政界人士也提出要修改《移民法》,以限制犹太人的入境。面对国内汹涌的“排犹风潮”,仁慈的领袖墨索里尼先生却明确表示反对。他认为众生平等,没有必要为了限制某一类人的入境而修改现行的移民法律。
伟大的领袖虽然尽其所能阻止有关限制犹太人的法案通过,但是他却无法阻止基层执法人员对犹太移民的刁难。
聪明的意大利警察们开始学会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严打犹太移民的“违法”行为。战后老一辈的犹太移民对于年轻人中的性开放思潮无法容忍,他们总是拿意大利警察“严打”的例子来说事,他们说当年一个犹太小伙子在家组织贴面舞会,结果被以“聚众**”的罪名驱逐出境。
当然,毕竟通过“投资移民”渠道来到意大利的这些犹太人都是富裕阶层,他们“不差钱”,他们中大部分人通过金钱和意大利警察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得以留在意大利。后来有好事者统计,这段时间,意大利警察敲诈犹太人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甚至出现了“千万探长”这样的巨贪。
但是在巨大的社会和宗教压力以及友邦的抗议中,最终意大利还在1939年4月修改了《移民法》,规定新移民必须在意大利的非洲殖民地居住满5年以上才可以在意大利本土定居。这样的修改明显减少了包括犹太人在内的移民意大利的人数。
尽管,在修改《移民法》后,移民意大利的人数锐减,但是移民们在“复兴”基金中已经留下了大笔的资金。截止到1939年4月,总共30万移民们在“复兴”基金中的投资额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里拉。其中的大部分资金都被以2%左右的年利率借贷给菲亚特、布雷达、oto等意大利工业巨头,以购买专利、更换设备等提高意大利工业的工艺水平和产能――
分割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