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菲亚特VS菲亚特 (第2/3页)
面,长边指向南面,而在短边和长边之间夹着一个小山头。
突然枪声大作,寻找声音望去,原来小山头上驻防着这一队意大利士兵,他们现有阿比西尼亚军队进犯,便开枪射击。萨缪尔少校从车内翻出一把信号枪,打出了一信号弹。可惜正全神贯注阻击土人的意大利步兵没有注意到这一切,自然也就谈不上步-坦协同作战了。
虽然步兵没有注意到他们,但是本着“枪声就是命令”的原则,萨缪尔还是决定参加战斗。“准备战斗”萨缪尔少校大叫一声,在没有车内通话器的年代,指挥车组成员是靠大嗓门的。同时,他向后面的他们摆摆手臂,做了个手势,在没有车载电台的年代,指挥僚车是靠旗语和手势的。完成这一切后,他钻进坦克,合上舱盖,顺手换了一榴弹赛进炮膛,然后将坦克动起来,小心翼翼地向南驶去。
如果,山头上的意大利步兵知道萨缪尔少校换了一榴弹,一定会阻止他。但是,这个没有步话机的年代,营以下的指挥沟通基本靠“吼”。而在这枪炮齐鸣的战场上,步兵要联系钻进坦克的装甲兵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他们压根没注意到自己的身后一队意大利人的坦克摸了上来。
就在意大利坦克,沿着“l”型拐弯的短边向南行驶的同时,他们一直苦苦追寻的阿比西尼亚坦克正沿着“l”型拐弯的长边向西进。只是因为小山包阻挡视线的缘故,这两队坦克谁也没有现对方。
皇家禁卫军装甲兵少尉贝基拉现在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小山头上的意大利阵地上。一小时前,他接到传令兵的口信:前方部队受阻,要他们马上前去帮忙。可到了才现,意大利坦克的仰角太小,而射阵地离意大利人的山头阵地太近,他们的炮根本打不到。而如果拉开与意大利人的距离,则射界又被其他的山头阻挡。那些愚蠢的步兵指挥官居然把他们的坦克派到一个无用武之地的地方。现在他们只能任凭意大利的子弹打在他们的坦克上,出“当、当、当”的撞击声却无法还击。当然,无论是曼利夏-卡尔卡诺m1891步枪还是m1914列维里重机枪所射的6.5毫米卡尔卡诺步枪弹都无法击穿他们的装甲,但是被动的挨打总不是个办法。
这时,他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快冲过这个“l”型拐弯,也许在拐弯的另一头,地势会比较平缓,让他们的坦克可以开上斜坡,借着地势抬高炮管轰击意大利人。哪怕拐弯的另一头也是陡峭的山崖,那至少也可以让他们逃脱这种被动挨打的尴尬处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