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36:币值改革和白银军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936:币值改革和白银军火 (第2/3页)

白银国有。自此,法币作为法定货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和流通。

    但现在往往是残酷的,就是国民政府雄心勃勃地进行币值改革时。1935年夏,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步步深入。实力不济的国民政府不得不被迫签订《何梅协定》、《秦土协定》,使日本势力渗透到河北、察哈尔两省全省范围,国民政府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政治危机。而31年以来,国民政府每年军费支出竟高达该年财政收入的1/3以上,因而造成越来越严重的财政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行法币,必须拥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外汇作为行纸币的准备,国民政府再次向美国求援。

    1o月26日,孔祥熙密电美国提出了由中国政府直接向美国政府出售1亿盎司白银。显然此时美国若不答应南京的要求,南京政府将转向英国,而法币也将纳入英镑体系。

    面对这样的选择,美政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在12月9日,宣布停止向伦敦市场收购白银,并降低在国外的白银收购价。伦敦银价迅下跌,至1936年1月下旬,已经从12月上旬每盎司为29便士跌到16便士。

    美国这一招对中国币改是严重威胁。国民政府搞币制改革的基础是每盎司白银稳定在3o便士左右。这样在国内实行白银国有化,低价收进,到国际市场高价售出,赚取外汇。如果国际市场银价下跌,则国内银价必须随之下跌,否则政府将无利可图;降低银价等于减少了法币的准备金;且法币的稳定有赖于银价稳定,银价过低、法币汇价也无法维持,势必引起抢购外汇和黄金狂潮,币制改革将全面崩溃。1936年1月21日、26日,孔祥熙两次电告施肇基,“现在银价跌落,又导致了新的不安,大大贬低了中国通货白银准备的价值,损害了人民的信心”。国民政府打算派孔祥熙或宋子文赴美谈判,但国务院担心引起英国猜忌和日本反对,不同意中国派政府官员前往。(以上史实)

    就在这关键的时候,2月1日,意大利特使艾林奇来到中国,就显得意义重大。先,意大利将遗留在阿比西尼亚的大批军火“廉价”出售给南京政府极大地增加了其抵抗日军入侵的力量。其次,在支付方式上选择白银和其他的物资而不是宝贵的外汇对于南京政府当时举步维艰的币值改革是莫大的帮助。最后,双方商定的每盎司白银o.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