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为大飞机航电系统而来 (第2/3页)
有许多技术创立出来了,确受不到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就像当初运十那样。副总设计师是程不时。而总工程师却是一位工农兵。这是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当初运十设计用几台发动机时,就有外行站起来说,飞机是为做地。发动机越多飞机就越安全,要用五台发动机。”
我听完苦笑了一下又问道:“于总工,那我们现在如意航空集团设计地飞机的管机制怎么样,你觉得还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
“如意航空航天集团的管好啊。我这话可是出自肺腑,没有拍马屁。集团地管以财务为核心,总工程指挥部的专家为主导。我记得集团刚成立时。还是俄国的专家为主力。董事长你那时把苏联著名设计师,贝利亚科夫给弄到中国来了主持设计。
当时我们地设计师才有一千多位,还有一部分人分给军方,设计军用运输机。当时招来地大部分人都是参与了运十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可随着这两年的进展,国内越来越多的工程师、航空各专业的毕业生,聚集到如意来。
如今如意有设计人四千九百多人,这还不包括刚进入公司实习的那些生。这些人的到来大大加快了大飞机研发速度。第一架原型机已经开始总装。预计九八年第一架原型机就可完成试飞。听说军方仿造地安-225运输机。在今年9月份就可以试飞了。而且如意航空在大飞机项目上资金投入十分充足。”
听完于洋地话我心里一阵激动,好半天我才冷静下来。接着问于洋道:“于总工。那你们对英国飞机上用的电子设备都有什么要求。”
“世界航空电子系统地发展大致分为四代:普通单个系统、联合式系统、数据综合系统和先进综合系统。先进综合系统就是实现航空电子系统运行的内部模块化,靠软件体上进行处,国外几个国家已经具备这种技术。而联合式电子系统则比较独立,只是显示和控制合并到若干个综合的显示屏和面板上。“我国航空电子系统处在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
我国航空电子存在几个方面的差距:一是数字化模块化航空电子总体设计技术。二是综合的座舱和飞行管技术,以实现飞行管智能化。三是综合的通信导航系统。四是适航审定特殊要求的鉴定技术。”
于洋说的这些我只听懂个大概。了我又问道:“对了还有我们在高精度机床上还有什么问题没有,我记得当初大飞机设计讨论时,就有许多专家说我国的机床远远落后于欧美西方国家。当时我可通过好些手断从西方国家弄些机床,可是确一点结果也没有。”
于总工苦笑了一下说道:“其实我们在高精度机床上一点问题都没有,本来我国的机床工业师从苏联,继承了他们的机床设计念,简单实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