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五二节 因为没钱就是这么任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五二节 因为没钱就是这么任性 (第3/3页)

人的境界,着实让人敬佩。

    佛城的阳光让人变得发昏,脸皮变厚;同样也可以让人变得纯净或者说保持纯净。

    古人早就得出经验,桔在淮南为桔,在淮北为枳。来到佛城,是不是大多数人都变成甘美的桔子,那变成酸得不能入口的枳的人,只是少数。阳光朗朗,云蓝天白,让白起、风无忧、云落在大昭寺的广场上,做一只懒洋洋的桔子吧。

    ……

    不到佛城,不知道仓央嘉措。

    云落一直以为他只是一位诗人,很久以前,不知在哪里瞄到他的那首有名的诗歌那一世,当时想,这首诗写得这么情深,语言简洁朴素,一个心地纯净,感情真挚的人才能写得出吧。到了佛城,云落才从导游的描述中得知仓央嘉措不只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出家的高僧。

    虽然他深居宫中,却又向往着俗世生活,但是现实不允许他在这两个角色之间自由转换,如果让他可以自由选择,三个人这些世俗的人宁可他选择做一位吟游诗人,如愿以偿,和他的玛吉阿米双栖双飞。被迫分离,他的诗写得更加沉郁,也许痛之切,情更深吧。

    读他的诗,不如听他的诗,因为字里行间有种音韵在浮动,仿佛歌曲。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有这样的深情,也不能说不是一种超脱,这也是智慧的他和凡人之间的差别,凡人追求的是朝夕相处,同甘共苦,而诗人对他的姑娘是宁愿自己生活在炼狱,而让他的姑娘喜乐平安。

    尤其最后一句,他甚至不为修来世,这不只是对高僧,其至对平凡的藏民而言,也是惊世骇俗的一种叛逆。

    要知道,从布达拉宫跟着拜佛的人在一座座宫殿灵塔前迂回宛转,从大昭寺鱼贯而入,鱼贯而出,八角街上大清早转经的人,有走路还不太稳的小伢儿,也有步履同样蹒跚的八旬老人,他们如此专注,如此虔诚,求得是什么呢:正是来世。

    从布达拉到大昭寺再到色拉寺,除了汉人熟悉的观音化身度母,最常被提到名字是强巴佛,也是内地所说的弥勒佛。他在内地庙宇是一位笑脸迎客的大肚佛,到了西藏,他的名字变成强巴佛,而且掌管着信徒的来世。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只为朝佛,只为能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只为修来世,只愿来世能喜乐平安。

    把仓央嘉措的诗句稍作改动,又恰好是那些忠实信徒面对强巴佛的心声。而仓央嘉措冒天下之大违,怀着同样虔诚专注的心,他的心目中,他的来世,比不上今生和玛吉阿米相遇相守。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