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二十八章 江南风情小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百二十八章 江南风情小镇 (第3/3页)

该给的利润还是要给的。”

    安澜说:“你要自己建也行,派人带资金过来就是了,我也不一定非要赚你的钱。但是等我建好了你再买,工厂和土地,就都要按时价了,双双姐她们也讲妥了是这样。”

    “你还买很大面积的土地呀?”

    “那当然,长廊长12公里,宽4公里,我在中间修一条80米宽的公路,两边各留10米的人行道,将公路两边各划分为12块,每块有5850亩呢。工厂现在也许要不了那么多地皮,如果以后融城,这些地皮可是会升值很多的。”

    “现在买下来是什么价格?”

    “平均每亩12万。”

    午阳笑道:“我们的安澜也会做生意了,这80多亿投入,光是几年以后卖地皮,就要赚个盆盈钵满呢。是这样,请熊主席跟董事们商量一下,看看公司要几块,我们规划好,还是由你来建设,资金我们可以预付的。”

    熊刚强说:“依我个人的意见,我们起码要订购6块。公司的办公区域占一块,家具厂一块,珠宝城一块,物流中心3块。如果黎书记有意在这里建机场,那就还要3块。”

    午阳说:“熊主席,你是有将几个董事局设在这里的意思吧?”

    熊刚强说:“对,我们现在的董事局、农业、旅游等都可以设在这里,航空公司的本部也可以设在这里。这里有两个小镇可以依托,住房好安排,生活物资也好调剂。黎书记,咱们公司今年才开始办航空学院,可我们的人才需求量很大,去国内外各大学招人,都存在一个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学生来公司不能马上上岗的问题,我建议在这里办一所综合性大学,有两块地皮就够了。”

    午阳说:“两块地皮有11700亩,建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够的,我们一开始就起码要建立航空学院、商学院、医学院,还有很多专业,像金属冶炼、机械设计、计算机等,每年都需要招收大量学生的,自己培养还是靠得住些。”

    李双燕说:“午阳,计算机和外语专业。我们自己不用培养。现在各院校都大量培养。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很难找到工作,我们银行系统,每些年招收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只有2000人,可报名考试的研究生,就不少于2000人。”

    熊刚强说:“黎书记,你说要在这里建机场,这里离中南国际机场太近。可能不会批准呢。”

    “只能想办法了,机场是非建不可的。现在直辖市都是几个机场,如果我们这里融城实现了,那个国际机场就不够用了。何况我们组建了自己的航空公司,没有几个处于大城市的机场,也是不行的。如果现在得不到批准,我们暂时将地皮留下来,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肯定会有批准的这一天。如果到时候没有地皮,上级就是想批准。我们也没办法修建了,您说对吗?”

    “对的。我们的航空学院。学生是必须进行驾机训练的,修建机场也是势在必行的。”

    午阳说:“熊主席,麻烦你这两天将开办大学的申请报告做出来,我上京城时,将报告交给教育部的领导。”

    熊刚强笑道:“现在八字还没有一撇,人家怎么可能批准?办学校,一般都是先建设招生,再慢慢申请,先招收本科生,然后是硕士生、博士生,这样一步步来。我们明年能够纳入国家的三本招生计划,就很不错了。”

    “那也可以,我们这么多年不也过来了嘛。不过,现在建民办学校的多,我们将报告递上去,慢慢排队嘛。安澜,你去找人设计学校时,一定要请名家。学校不比工厂,既要功能齐全,又要有特色,还要坚固耐用。几百年、一千年后,我们的人肯定飞灰湮灭了,如果能够留下一所学府,就等于是我们还活着。”

    安澜说:“好的。不过需要保留下去的,只有教学楼、图书馆和博物馆而已,其它建筑物,就不可能保留这么长时间的。”

    “那也不一定,你去过孔府没有?那些建筑物不都保存下来了?”

    双双说:“午阳,现在水泥的使用寿命,都只有100年,如果要建设能够保存很长时间的建筑物,就只能使用石材了。这样一来,造价非常高,而且不能建高层建筑。况且,所谓的千年学府,也就是一种传承而已,并不是建筑。”

    “造价高不是问题,不能建高层建筑,就多要一些地皮嘛。这样吧,除了你们姐妹要的,其它都给我们,开工厂、修机场、办学校。”

    李双燕说:“我们有两块地皮就够了,剩下的都给你们。阳红,你听到没有,这些都是你的工作呢,能不能干得了?”

    阳红说:“不怕,大事有你们把关,小事有人跑,我就是居中协调,没有干不了的事情。”

    熊刚强说:“黎书记,我的主张是建综合性的大学,不知道你是不是同意?”

    午阳笑道:“刚才我没说是吧,咱们也要开设历史、国学、文学等学院,不能让我们五千年的传承丢失了。”

    前面黄可已经停车,阳红也跟着停下,几个人来到公路边,看到远近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离他们不远,大吊车将水泥预制板吊起,盖在5米左右宽的沟渠上。

    午阳说:“小黄,这是下水道吧?”

    “是的,这样的下水道,我们也是在市里学来的,他们都是建这么宽,都是盖板的。有了这么宽的下水道,以后要接通一些管道、电线电缆,就不用将公路挖开了,直接在里面铺设就行了。”

    “看走向,好像是准备挖涵洞,直排进渌江吧?”

    “是的,我刚才已经打电话告诉施工方,让他们将其改道,流到纺织厂那边去。老板,流到纺织厂比直排路线要长两公里,费用要增加几百万呢。”

    午阳说:“没关系。你还是挖涵洞过公路,将公路对面的地皮买下来后,就不要另外修建下水道了,还节省钱呢。你这个围墙里面的面积不是很大,是建的布疋市场吧?”

    “对。这里只有200亩,是我特意建小一些,还将摊位的面积建大一些,为的是减少经营户,扩大经营户的规模。”

    “这样有什么好处?”(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