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散布流言 (第2/3页)
“皇上,清源虽然胸无点墨,对于国家社稷之事更是毫无头绪。但是纵观华夏千年历史,从来也没有哪朝哪代靠的是一个宝藏来力挽狂澜,治国还须正道阳谋而非取巧之途,当日燕太子以荆轲刺秦,终是难以成事,”
赵昀也是料不到清源能有这番见识,见其语气渐有犹疑,当下便接口道:“自强之道还需为君者肯以身作则,任用贤臣,改革弊政,去奢省费,兴文强兵,布德施惠,轻徭薄役。如此一来,必上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而速,王土既安,远人自服。”赵昀说到这里轻笑一声,“清源可是想对朕奏说此言吗?”
清源连忙叩首道:“燕雀不知鸿鹄之志,皇上所言比清源欲谏,更加入木三分、高明百倍。清源狂妄失仪,清源万死!”
赵昀脸上却还是笑意盈盈,再次拉起地上的清源,欣慰道:“爱卿之举可比古之魏征,朕今时今日虽比不得唐太宗,但是这点君王气度还是有的,能有此直谏敢言之臣,朕心甚慰,求之不得啊!”
赵昀顿了一顿,又是推心置腹道:“清源,以一宝藏兴国自然是儿戏之想,但是今日朝堂之危局,却是惟有太宗藏宝可以解之。其中玄妙之处,日后你自会知晓。当务之急乃是尽快找齐余下宝图,也好起出宝藏。这是大宋江山、轩辕子孙最后一线生机,否则依朕所料,怕是在朕有生之年,大宋江山将不存,炎黄血脉将难继啊!”
清源听到赵昀口出此悲观的亡国灭种之言,不知如何应答,又要跪伏与地,却是被赵昀及时拉住,正声道:“满朝文武,多是史党之人,偶有直言敢谏之臣,也是迂腐愚忠之辈。朕登基未久,现在能够依靠的也只有你们大内密探了。清源,你乃是其中佼佼,谋略忠勇,都是上上之选,朕今日就封你为密探之首,赐你金牌一面,有先斩后奏之权。为了九千里大宋江山计,为了千千万华夏子民计,朕祝你马到成功,早日得竟全功!”
清源接过赵昀递来的金牌,眼中升出几分雾气,哽声道:“清源鞠躬尽瘁,必定不负皇上所托!”
当下君臣相得的两人又是寒暄肉麻几句,便将话题转向了别处,“清源,此次去往湖州一月有余,对于济王谋乱一事,可有所闻呢?”
清源知道赵昀此问,并不是想知道那些奏折塘报中可见的大路消息,沉吟了一下,便道:“据臣所查,济王却有谋乱之心,而非为水匪胁持,出于无奈。那些水盗似乎与长兴四大家族有所牵连,不过没有实据。而且除了太湖水盗,听闻山东李全也是有份牵扯谋乱之中,不过此消息尚未证明真假。”
赵昀闻言点了点头,“长兴陈家藏有龙袍,意图谋反一事,赵汝桂已然报了上来,其他几家也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