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四十五章之历史事件 (第2/3页)
俗名野豌豆),最后饿死的故事。借以颂扬民族气节,间接地表达了他反对民族投降屈服的立场,有的题跋也指出此画是“为南渡降臣发”。
李唐确实是被押送金兵押送到北方时逃出来的,但是其余之事都是木头小说中的杜撰了。
李全:金末地方武装集团的首领。李全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是在开禧元年(1205),他配合宋军在北方起义。宋兵战败后,暴怒的金人索要元凶,至于李全的人头也堂而皇之得出现在嘉定元年的宋金议和条款上,跟发动此次伐金的宰相韩?胄并列。不过凭着过人的机警,他躲过了宋金的屠刀,销声匿迹。
金宣宗贞?二年(1214)五月,金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蒙古军再度南下,在山东、河北等地大肆掳掠。在山东、河北一带爆发了规模很大的红袄军起义,头领又是李全,人称“李铁枪”。蒙古人和金兵意图镇压,但一直没有成功。
金兴定元年(1217),宋宁宗再次下诏伐金,并招安各路义军。宋嘉定十一年(1218)正月,李全等人附于宋。李全在伐金中立功,晋升领达州刺史衔,其妻杨妙真封令人。后来李全又只身说服金朝汉将。遂附表将所辖山东青、莒、密、登、莱、潍、淄、滨、棣、宁海、济南等二府九州版籍归宋。宋廷授为武翼大夫,京东安抚使兼总管。李全也升为广州观察使、京东总管,徙屯淮东军事重镇楚州(今江苏淮安)。
当时南宋朝廷称附宋的北方抗金义军为“北军”,虽然授以官号,只是利用他们抗金,但又行分化抑制的政策。因恐惧他们造反,竟封锁淮水,不许北军南渡。这样,各路义军无法联合起来共同抗金,增强防御能力,反而使他们逐渐变为地方割据势力。李全也因此由农民起义军将领蜕变为扩张个人势力的野心家。宋朝制置使贾涉欲收编部分非李全手下的北军,还在贾涉手下的李全乘机便假令四处吞并其他义军,最后用收买军校的手段,趁宋朝调动官员,连贾涉掌握的帐前忠义军也一同吞并。在此期间,李全官升领承宣使、保宁军节度使。
金正大三年(宋宝庆二年,1226)九月,蒙古将孛鲁率军入山东,欲招降李全,李全不从。孛鲁下令攻打青州,李全未能击退蒙古兵,于是婴城自守。城内原有军民数十余万人,被围困一年之后,仅剩数千人。此时粮草亦尽,牛马亦食尽,不得已于次年五月出降。孛鲁奏闻,成吉思汗令便宜处置李全,乃以李全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
之后李全就成了南宋四大害之一,镇压了六年才彻底平息,但是南宋也元气大伤,长江以北,淮水以南之地都成焦土。
杨妙真,小名四娘子。金末红袄军著名首领杨安儿之妹。善使枪,自称“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传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