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皇家辛秘 (第2/3页)
有的‘金匮之约’从其兄手中接过帝位,抢去了本是属于太祖四子赵德昭的皇位,事后则以刻有‘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八字的金简赐予赵德昭以作安抚,并将其册封为武功郡王,民间也常常称这位手持无上权利金简的王爷为‘八贤王’。从此之后宋朝皇帝都是太宗血脉,直到南渡之后高宗皇帝没有子嗣,才将帝位重新还到了太祖一系的血脉手上,这位百年之后再得帝位的太祖后裔乃是太祖第八子赵德芳之后,随后皇位又传三代,到了先皇宁宗,又是同样无子,只好从民间寻来了这位八贤王赵德昭的子孙,也就是当今圣上赵昀。至此之后,这至尊之位兜兜转转了一圈,总算九九归圆,回到了八贤王一系。
当然这只是宋朝皇帝传承最为简单的描述,若是要将太祖死前的‘烛影斧声’、高宗的‘金甲神之梦’、史相如何废太子拥立当今皇上等事情都一一讲来,怕是一天一夜也是难以尽表。
这段皇家的百年秘史恩怨在清源脑中一闪而过,当下便避重就轻地道:“八贤王的声名流传百年,如雷贯耳,清源听过。”
赵昀不理会清源话中的小技巧,继续道:“当年武功郡王之所以会忍气吞声,这柄金简的确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过却不是为了什么‘上打昏君、下打谗臣’之权,怕是只有那些愚妇愚民才会信以为真吧。祖上之所以看重这支金简,乃是因为简中藏了一桩极大的秘密。”
清源听到这里,心中一动,
正当清源好奇心顿起的时候,赵昀却是话锋一转,“后来太宗皇帝出征幽州归封赏朝臣之时,先祖也在受赏之列,却不料太宗皇帝却是以一句‘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逼死了祖上,金简自然也被收了回去,一直保存在了宫中。但是金简的中的秘密却是从祖上开始,口口相传,一直到了朕的这代。”
“可是朕进宫之后,寻遍大内深宫,却是找寻这支金简而不得。起初朕以为金简是失落在了南渡之时,后来偶然间翻看由徽宗皇帝南返妃子带回的起居录时,看到了‘上与北巡途上赐金剪与画师李唐,嘱陈妃传言高宗务必寻回’一句,才明白了金简的下落。”
“金简所藏之秘乃是太祖皇帝发现,作为皇位继承者的先祖武功郡王也是从太祖处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