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三板斧(二) (第2/3页)
前,当时卑职去蔡家村是为了说动吕木能够说出实情,指证唐逸。.26dd.cn在卑职到达吕木家前,路遇了一位红衣女子,并和她不小心撞到一起,卑职腰间的捕快令牌也被撞到了地上。卑职当时并不知道对方就是王瓶儿,王瓶儿从地上起来之时,顺手捡起了卑职掉出的令牌,还说了一句,‘好年轻的捕头啊,你可撞痛我了,余捕头’。当时卑职并没有太过在意,武断地以为这是因为南方人说话口音很重,徐、余两字发音不够清晰罢了。”
“不对,不对!”
李知廉还没有说话,听审的蔡家村民先自喊了起来,“王瓶儿不是本地人,她是大名府人。”
徐逍遥闻言点了点头,“没错,这也是卑职后来才知道的,既然王瓶儿是大名府人,就没有南方人说话的口音,怎么还会把‘徐’字发成‘余’字呢?”
李知廉不是笨人,此刻也明白过来几分,“你就从这里推断王瓶儿不识字?可是从此看来,至少她也认得一个‘余’字嘛,这只能说明王瓶儿识字不多,不能证明她不识字,连‘余’字都认得,为何就不能认得‘吕’字呢?”
“大人,王瓶儿是认得几个字,但是她认识‘余’字只是一个偶然,那是因为她的亡夫名讳蔡余文,王瓶儿所收的房租地契上写的就有亡夫的名字,所以王瓶儿才会认识。”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也可证明王瓶儿认字不多。王瓶儿倒毙之处发现了一个红木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借据,这些借据都是牵扯数目较大,而且有一个古怪的共同之处!”
李知廉也是听出了兴趣,不禁问道,“什么古怪之处?”
“一般借据都会用繁体的数字来写,以防他人篡改数字,而且往往都是一式两份,由借钱者和放钱者分别持有。可是王瓶儿的借据用的却都是简体写法(唐朝中叶就出现了数字的简体写法),简体写法写成的借据极易篡改,王瓶儿放出的钱都不是小数目,为何就敢如此呢?她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她不认识繁体的数字,又想时刻翻查借据,只好吩咐誊写借据之人用简体字书写数字,这一切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同时王瓶儿为了防止借钱者篡改他们手中的借据,向来只有一份借据,就是王瓶儿自己保存,因为王瓶儿信誉不错,所以也无人质疑。卑职就此事询问过向王瓶儿借钱的蔡家村村民,他们也都证实了此点。”
李知廉闻言连忙吩咐衙差到证物房取过王瓶儿一案的证物,等到证物放到李知廉的案上,他随手拿起一张借据一看,果然只见上面写着‘嘉定十七年,三月,乙亥。村口铁户蔡汉山从蔡王氏处借得铜钱五十枚,,,蔡文慈证。’
果然如此啊,所有数字都是由简体字写成的。李知廉轻轻颔首,借据上的数目一般可都是用繁体数字书写而成,比如说‘壹?’,这些简写的借据,着实有些古怪啊!难道说王瓶儿真的不识字?
沉吟了片刻,李知廉心中有了思量,“徐捕头,即便如你所说,王瓶儿可能识字不多,但是还是不能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