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朝堂纷争 (第2/3页)
冯京还在北边出使,没有什么大好消息传回。不过囤兵边境的契丹人除了叫上几阵,倒也没有什么大战役。如沈欢所料,契丹人没有大战的勇气!
一切都按着沈欢制定的步骤在走,沈欢没有理由不高兴。特别是南部传来救了苏缄的消息,要是让他一连高兴了几天。
他做了这么多,就是不希望再重演历史的悲剧!
一切安定,众人的心思终于又转到了朝堂争端上。
王安石把持的制置三司条例司又出台了一条新法:军器监法。先是要求颁行免行法,再是要求设立军器监,负责监督制造武器,招募工匠,改良武器。
宋朝早就有了军器监,由枢密院负责。宋朝把政权、财权、兵权分开来,鼎足而三。王安石改革,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已经造成了宰相参政把手伸到了财权的局面。其他什么保甲法、保马法也属于军事,也算把手伸到了兵权上,之前文彦博、富弼都极力反对他的侵权。
不过他有皇帝赞成,尽力折腾,大家也没有办法。
现在把手伸到了军器监上,既有大家都顾忌的兵器,又涉及到枢密院的财权,文彦博这次再也忍不住,上疏反对,言辞激烈,当场驳斥了王安石的做法。
王安石不慌不忙,引用了范纯仁当年对于宋朝军事的评价:兵粗!他举现在前线反馈回来的消息,说宋人使用的武器实在是太粗劣了,在战场损毁太大,不利于士卒作战!
这是事实,文彦博反对不得,只能生气。
天子赵顾为难,向司马光问计,司马光当然反问流欢,流欢也反对。不讨他没有反对改良武器,十一洲军作战,武器实在是太重要了。他反对的是王安石把变法涉及的范围都归入制置三司条例司。
这违反了大权鼎立制约的规则,不利于长治久安。纵观王安石一生,有无功劳暂且不说,祸害之处肯定少不了他破坏了北朝中前期相对平衡的政治架构,从他之后,宰相堂而皇之地把手伸到了财权、兵权上,造成了先例,使得北宋后期或者南宋相权过大。宰相贤能还好说,一旦是个奸臣,则败坏了整个天下!再看历史事实,大宋朝廷几乎就是败坏在那几个权相之手!
这是沈欢深恶痛绝的!
他知道,他应该有所作为了。
“托战事的福,我等朝堂竟然稍稍平静了一个多月。唉,天意如此,岂不可笑?。司马光长长叹气,满连皱纹的老脸又添了几分愁虑。
朝堂因为军器监法又吵闹了几天,这让他这个宰相实在又为难几分。
“相公何必忧虑?区区军器而已,比之王介甫之前的法令,要宽和许多了!他要闹,就让他闹去吧!”说话的是苏辙,自从成为三司副使,他就成了司马光的座上客,紧紧跟随这个宰相。
“子贤,你认为老夫该怎么向陛下进言?是任由王介甫施为,还是支持文老大人的意见?”司马光看向坐在对面的沈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