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继承人选 (第2/3页)
“大哥放心小弟自当锐兢业业,尽心尽力,争取不出一丝一毫的差错。”
王安石点点头,又拿眼看其他人。
王安礼却在此时起身,道:“大哥,小弟府衙还有些记录文章要整理,时间比较紧,若没有小弟相关之事小弟就先出去了。”
他知道大哥接下来必是交代变法班子事宜,他无意参与其中,想要避开。
王安石自也明白他的意思,颇是无奈,点头同意。
目送王安礼远去,王安石暗自苦笑,连自己的弟弟都不支持自己的大业,他除了无奈之外还能有什么呢?
二弟也是才能卓著之人,若能全力相助自己,无异于如虎添翼,可
…
摇了摇头,王安石收拾心思,把目光放着吕惠卿等人身上。
面对那凌厉的视线,众人心里一紧,既是期待,又是紧张。
王安石迟疑了一下,把视线定在韩绎身上,道:“子华身为三司使,又是官家身边重臣,也没有道理不在官家身边伺候。”
韩绎暗暗嘘了一口气,吊在喉咙的心口那块大友终于落了回去,他听到了自己希望的答案。
笑了笑,韩修说道:“那韩某人也只能拖着老迈之身跟在介甫身边出一把力了。”
这话令王薯不屑地翻了翻白眼,心里暗骂对方老狐狸,毕竟作为三司使,提到封禅天子身边的重臣时,没有哪位史官会忽略他不记下来。明明很希望去封禅留名青史,却装作对自己父亲很恭敬顺从的模样,谁知道他听到不如意的答
王薯对韩修不大满意,是从对方的弟弟韩维反对王安石变法时开始的。韩氏两兄弟之前作为王安石起用的力荐之人,功劳很大,因此王安石父子对他们都很感激与尊重。
最后韩维站到了王安石的对立面,王薯认为韩维背叛了自己的父亲,罪不可赦。后来韩维把制知诰的位子让给苏轼,使得司马光添了一位猛将,对韩维的不满,更是达到了顶点。
对敌人一向不客气的王薯认为弗维虽然退到了翰林院,不过作为朝廷老臣,以他的资历,说些反对变法的话,对变法的打击甚大,因此主张对其实行征诛,要给他罗织罪名,令他下狱,最不济也要罢他的官去他的职。
王安石也许是看在韩维曾经帮了自己的份上,或者考虑到弗修的情绪,又或者出于其他考虑,反对这种策略,纵使韩维坚定地站在司马光的阵营反对他,也不打击报复。
这让王薯很不满,最后对韩维的不满也转移到弗修身上去。因为韩修曾经反对打击韩维,王薯认识对方询私,不肯对亲弟弟下手。
这番复杂的情绪,造成的后果就是王薯不大看得起韩修的为人。对方说什么话,他都认为是在倚老卖老,依仗的是资格老罢了。
暂且不管王薯的心思,继韩修之后,王安石把目光投到吕惠卿身上,这回倒松了绷紧的脸色,有了笑意:“至于吉甫,当然要跟着去泰山,没有你在身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