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章 奏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章 奏信 (第2/3页)

曾三司所说。也许是底下之人弄错了。”司马光只能预先为沈欢作开脱之辞了。

    “是吗?”赵顼也甚是疑惑。“司马相公也不相信沈子贤的手段?”

    司马光心里苦,他能相信吗?心里不由怨怪沈欢不事前打声招呼了。使得如今这般被动。

    “这……太过骇人了,陛下。”司马光只能支吾其词

    “朕当然知道骇人,否则今日也不会叫你等匆匆赶来了!”赵顼幽幽地说道,“可是司马相公,你也清楚子贤与朕有个约定。也许他正在实践这个约定呢?”

    提到约定司马光就气了。当日听到这个赋税翻一番的约定他就气沈欢太过轻诺了,觉得不大可能完成。现在好了。不单一番,都十几番了。他还能说什么!

    就在众人还在消化这个惊个寺人手捧一个盒子匆匆赶了进来。到御桌前恭敬地道:“陛下,海州来的急奏!”

    “海州?”

    众人都吃了一惊。事情就这般凑巧?

    “什么急奏,谁来的?”赵顼赶紧拿过盒子,一边翻开一边问道。

    寺人答道:“是海州知州直入宫里的急奏,由驿站快马加鞭送来!”

    “好吧,知道了,你下去吧。”赵顼点着头说道,这时候他已经把盒子彻底打开,从中拿出了奏章,很厚的一本。

    刚想打开,抬头看见底下大臣露出疑惑与期待的目光,不由笑了,道:“朕也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先看看再说。诸位稍待。”

    众臣连说不敢。

    奏章确实是沈欢让人送过来的,时间已在把海州的赋税财政都交予了转运使之后,因此就算快马加鞭,也比转运使急匆匆上报地度来得慢了。不过就像后世他在大学里考试的主张――分不用多,也不必少,及格就好。这次也是一样的性质,不用快,也不慢,刚好赶上庭议了,就是这般凑

    奏章很长,大多是沈欢与欧阳商议出来的筹办海关的章程。接着解释两百万贯的来历,是真的,大多是从海贸获利而来。如此暴利,怎能不设立一个特定的机关来管理说出了海盐的事情来,不过又与官家说此事还需保密,最好连诸多大臣都不要让知道,免得泄露了消息促使朝廷盐利损失!

    最后才是提议把这个海关设立在海州,与海军相辅相成,当然,这个海关使的最佳人选,非苏轼莫属了。一来苏轼素有清名,在这等肥厚地职位上一定能保持清正,不贪图利益;二来如今苏轼在朝中形势不大妙,为了体现皇帝陛下的厚爱与维护。应该让他出来避一避风头,就像当年他沈欢一样,都是皇帝贤明地表

    这些内容都让赵顼看得眉开眼笑,什么都忘了,心里只有一个声音:“两百万贯,一年……海贸,海关……”

    奏章里沈欢还坦白,其实获利有三百万贯的,不过有一百万贯投入到海军身上了,之前五十万贯。后来又多给了五十万贯。要让海军快展,达到上百条战船的规模,因此牺牲了一些财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