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九章 报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九章 报表 (第2/3页)

孙得两宰相……”沈欢心里一震,大是苦笑了,“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伯和兄,仁宗老人家这话,是成全了子瞻兄,可也害了他

    欧阳心里一惊,大是不解:“子贤这话何解?”

    沈欢说道:“刚才小弟还有点空洞,现在明白了。就因为这话,就算王介甫不介意,难道他下边之人对苏子瞻会感到安全?伯和兄你也说了,仁宗官家的话,一直流传在外面,相信连当今官家也听说过。有才又有名声,却以之作对,谁都会不安呀。难怪会一力打压子瞻兄了!”

    欧阳却问:“这与子贤说不妥有何关系?”

    沈欢道:“关系大了!伯和兄,威胁大了,到哪又不是威胁?这个天下就这般大,以苏子瞻地才干与名声,到哪都会成为焦点。天下瞩目。若是到地位为一知州,做不出成绩也好,人家会认为志大才疏;做出政绩了,一个知州又最容易升入朝廷,依然会成为他们的威胁呀!你说他们会想不明白这点吗?”

    “也就是说,就算子瞻做了知州,他们也不会放过他,直至彻底打倒为止?”欧阳愣愣地说道。

    “别地不敢说,只要有吕惠卿等人在朝,一定会这样做!”沈欢肯定地说道。其实这些分析,还有一点原因他知道却不好说,那就是苏轼本人的原因。才华也罢,名声也罢,都只是让对手顾忌而已,如果不出错,还不至于沦为别人的耙子。

    偏偏苏轼就是一个大嘴巴,心直口也快,有什么说什么。看什么不顺眼就要数落样,乌台诗案的出现,除了冤枉的本质,不无苏轼在外地经常写文章说新法不是地原由,或者与人交谈就要泄露出自己的心声。若在政治清明平和之时,还不至于成祸,可到了党争激烈的时候,就没有他存身之处了!

    “那子贤打算怎么做?”欧阳有点慌了,他清楚沈欢对朝政一直有着冷静的观点,他的分析。十之**不会相距太多。

    “还得好好谋划啊!”沈欢叹声说道,“知州与通判都太显赫。又引人注目,可以直入京官,暂时还真不适合子瞻兄。否则就算脱离了京城的险恶,也逃不了有心人的陷害!官家难得平和的心态,估计在这一次纷争中又会失去平衡了。可以想象,他会倒向王介甫一方!王介甫也好。司马相公也罢,他们要做什么。都是官家的一句话而已。官家才是这个天下的主宰呀!”

    欧阳沮丧地道:“其他地方都不能去,那还不如来海州算了。这个官场真是太复杂了,为兄一直都不愿意深陷其中呀!不如叫子瞻来海州做个教书先生算了,与家父一道打理这个大学,不也是快事?”

    沈欢知道欧阳说地是气话,不过仔细一琢磨,心里却有点亮了:苏轼来海州?可行否?海州现在有自己在坐镇,苏轼来的话,在自己地地可以给他诸多维护;何况海州现在是快福地,容易出政绩,苏轼来这里也完全可以放得是来这里做什么?

    以苏轼的才华,知州与通判都不可能了。那么海州还有什么能挥苏轼才干的职位呢?其他副职就不必说了,通观海州的官职,也只有知县合适他了。可是如果自己给苏轼某个县官,别说苏轼会不愿意,就算自己都觉得太过屈才不可取了。

    这样的话原本地职位就没有什么符合标准的了。难道说自己另外又鼓捣出一个职位来,就像海州海军地指挥使郭逵一样的与朝廷规定不一样地官职?

    做什么呢?海州还有什么可以创造一个既不太过荣耀又有可为的官职呢?

    沈欢想到了大学,不过这是私办地,与官府扯不上关系;想到了海军,奈何苏轼只是文臣,与兵事扯不上关系,估计他也不会去这个海军。

    海州还有什么是希奇的呢?想来想去,沈欢看到桌上的文案,这是海州去年赋税汇总的记录。现在年关已过,再过些日子朝廷就会由各路转运使解押地方财政入京!新年过得舒服的沈欢恢复办公之后事务也异常繁忙,欧阳未来之前,还在核对海州赋税的数据。

    海州以往地赋税一年大概前年沈欢来了之后,经过一年多的大展,各项成就也都体现了出来。不说其他,单是这个通过修路吸引各路商贾过关地赋税就增了好几成,还有水泥等作坊上交的税务,加上免役钱的回收,零零总总,差不多就有十万贯吧。

    就是保守一些,加上往常一样的赋税,总共就有二十五万贯了!当然,这只是小数目而已,如果再算是两次出海所得的利钱,除去给海军数十万贯与修路之外,还有第二次出海地利钱。这些钱本来是打算建造新式大成。可现在因为铁矿得奇缺的原因,只能搁浅,全都入了赋税,有七十多

    也就是说,海州现在帐目里有整整一百万贯地财政收入!这可比当年与官家约定把海州赋税翻一番之后还要翻几番的数据!

    另外,去年秋后第三次出海地船队也有三个多月了,算算时间,如果顺利,应该能在二月左右回来!现在正月开始下旬了,想必那些船已经在回航地路上了!

    那可是整整三十艘地海货。是之前两次船只的三倍,就算有些损失与价格要低点的情况,利钱再翻一番也不是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时间允许,这次解押上京的赋税,将回过两百万贯!两百万贯钱呀,天下各州之中,有哪个比得上呢?都把扬州等地远远比京城以国库财政放的青苗等钱回收的利钱。否则单以赋税,没有比得上海州的了!

    这可都是他沈欢的政绩!全都解押上去,沈欢已经可以想象皇帝与一众大臣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的情景了,估计他们会以为自己去抢劫了吧!

    而他沈欢地政绩更多是从哪里来的呢?海盐――确切地说,是海贸!

    海贸这等兴旺达,将显示出大有可为的生命力。那么,苏轼的去处也该在这上面找着落了。

    大宋海贸一直处于民间零碎的展阶段,官方更多是南北漕运罢了。而管理海贸的具体结构还没有详细的规划!后世海关一类的总支构还没有运行,依稀记得这个时代将会产生在某些海贸达的州处设立一个市泊司而已!

    海关总长!套在苏轼地头上,岂不是有趣的紧?哈哈。沈欢总算松了一口气:他家上奏官家在海州设立一个海关指挥,专门管理大宋海贸的事宜。什么规划与赋税,还有打击走私,都由他处理了。大宋不是要严厉打击海外走私铜钱吗,也可以由海关去做嘛,何况海州又有海军在侧。刚好协调工作!

    而要官家动心设立这么一个让其他大臣无话可说的海关,他即将上交的赋税就是一个筹码!就算还在海上的那次万贯也足以成事了,朝中大臣将会看到海贸大有可为之处!而却钱的皇帝也肯定会一力支持创办这个机构。如果运气好再算上一百万贯,那估计就没话说了。到时自己说话也有分量得多。提议让苏轼来管理海关,谁会不同意?

    “哈哈!”沈欢笑得异常得意,“伯和兄,小弟已经有定计了。你放心,子瞻兄过些日子估计就可以来海州与我等相会了!”

    “怎么,子贤真能让子瞻来海州?”欧阳惊喜莫名。

    沈欢把自己的构思详细说了出来。

    这下欧阳却是咋舌了:“子贤,你说……海州去年赋税过一百万贯,甚至……两

    沈欢没有再隐瞒,把海盐一事说了出来。

    欧阳又是一惊:“晒出海盐?”

    沈欢详细解说一番,末了嘱咐道:“伯和兄,此事还请你保密,不要泄露出去,免得冲击了国内盐市。”

    欧阳只能麻木地点头,反应之后却笑道:“别人是不能说,不过有一人一定要知道的。”

    “令尊?”

    “哈哈,子贤就是聪明!”欧阳大笑不已,“有这种好处,官家岂会不同意子贤的主张?这下子瞻有救,家父也该放心睡个好觉了!”

    沈欢莞尔,也不大计较是时候让更多人知道它地存在了。当然,为了保持海贸的利益,还不能对外公布。他只打算让自己地老师司马光与皇帝赵顼知道而已。

    告诉皇帝,算是为何会有如此多赋税的解释,还有就是让他支持建立海关;说予司马光知道,与海军计划一样,他不能把功劳都贪了,有司马光这个宰相出面,一切都好解释得多!

    欧阳心情大好,转以其他话题:“子贤,弟妹该要快生了吧?”

    一提到这事,沈欢就大为兴奋。他就要做爹了,哪还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