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建城 (第2/3页)
小便的情况,几乎绝迹了,使得海州的环境,一下子赶紧了许多,空气也清新了不少,实在是意外之喜呀!
总之,这番厕所的春风,大家都算收益了。通过锻炼,沈欢手下有了一批熟悉水泥建造楼房的匠人,只要把这些匠人派下去,再带起新人,估计大学的建造,就不必费心了。这个问题,沈欢一再强调质量,他实在是怕了后世那些豆腐渣工程,可不想在这个时代,也受一次怕。
一个月前,他的大学之地,就开始了热火朝天的施工。海州本来有一千厢兵转过来的工程队,后来从扬州又拉了两千过来,不过有一千转入了盐场做盐民,加起来就还有两千。这些工程队,技艺越来越纯熟了,除了参与海州公共的设施建设外,还受雇帮一些富豪或者百姓做事,收入方面,有一些比以前增加了一倍还不止。算是皆大欢喜吧。
当然,一个大学建造,也不需两千人。为了赶进度,沈欢也不过是拉来五百人而已,先期作些工作;至于另外地一千五百人,现在也将有任务了。那就是修建从海州到扬州的水泥大道。
六月中旬。海州的另外十艘海船,开始起航开往了辽国与高丽的路程。接着。周季就赶到杭州等地,去处理他的富豪大业了。
海州的事务,一下子又都落到了沈欢地头上。六月十五这天,早晨还没热地时候,沈欢捧起了他的图纸,又一次莅临大学之地。来督察建造工程了。陪同他地是两位熟人,都姓欧阳。
欧阳就不必说了。自打听了沈欢的大学之志,不幸给拉上贼船。成为沈欢的打手,什么事都得跟着。特别是这个建造大学之事,都算是义不容辞了。为此。他还把自己的父亲都给卖了,搭上了这条船。
另外一个就是给欧阳千请万请给拉过来的鼎鼎大名的欧阳修――此君是在五月中从京城赶到海州地。在那之前,他收到了儿子从海州通过邮政驿站到京城的几封信件,第一封当然是问候一番,之后就提到了沈欢地大学之志,末了就邀请自己的父亲过来支持,当然,美其名是为了教化,还有就是作为儿子地他事业都在海州了,把老父接来,是为了更好的侍奉,以尽孝道。
如沈欢所料,欧阳修果然对这个新式地大学很有兴趣,怦然心动,不过他不是一个随便的人,不可能一下子给勾引了,于是回信询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来一回,又是欧阳地回信了,这次不邀请了,只说接老父过去奉养。至于邀请的事,随信而去的,就是沈欢的一封信。他大起为文之能事,把大学前景说得天花乱坠,愣是把欧阳修忽悠得一愣一愣
于是,老来无事的欧阳修,在考虑了一番之后,忍不住诱惑,打点家当,辞别来友,由京城出,一路到海州了。五月中达到,那天沈欢通知全海州之人,率领上下,一同出城迎接,给足了这位大宋文坛领袖面子!
欧阳修与沈欢密会一场,看了图纸,又一次震惊了,更是对这个将来的大学有了莫大的兴趣。选址的时候,也一同参与,不顾年纪大了,还走了不少路。好在他这些年,身体还不错,精神也好,据说天天打太极,活动身子,又不大忧郁,日子过得倍儿滋润,这才有了年纪越大,精神越好的事情。
现在还是早上,虽有太阳,还不热烈,在野外之地,一阵晨风过来,还算凉快。工地上早有工人在活动了,有的砍树,笃笃有声;有的铲土,吆喝不已;有的挖壕子,做着落地基之事。工人的干劲很大,这一点,得感谢沈欢的主张,现在是暑天了,中午的日头像个火笼,生怕工人中暑,因此让他们一天只干早上与下午两程,其余时间,大家该干嘛就干嘛。有了休息,工人就欣喜,心情好了,为了感恩,这两程干得当然要尽心。
沈欢看得甚是欣喜,这番干下去,这个月地基之类的事都准备妥当,直待七月资金到位,就可以开工建设楼房了。到时上千工人一起开工,建三层楼房而已,又没有其他水电设备要做,估计有两个月就可以建成了!
“永叔先生,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周云飞的船队回来了,估计下月就能提供资金,到时估计只要两个月,这个大学就能建成。届时不过九月,也许还能招进一批学子再过年呢!”沈欢与欧阳父子站在一个小山头上,迎着晨风,看着底下热火朝天的场面,不禁欢喜说道。
欧阳修还是那个老样子,一脸长须,很是儒雅,一身紫袍,大是高贵。看着现在的场面,再看看手中图纸的规划,他也不禁欣喜了,捋着长须,笑道:“还是子贤大手笔,这番作为,一旦大学建成,有了成效,功绩可留千古!”
沈欢反问道:“届时永叔先生作为第一个此类大学的第一校长,不亦是青史流芳之事?”为了突出这个大学与平常不同。也不叫山长什么地了,直接称呼“校长”。当然,这一提议,也沈欢主张的,欧阳父子争不过,同意了。
欧阳修淡笑道:“青史留不留名。老夫已经不在意了。只愿能在有生之年。帮助更多的后进。这个大学,虽然所学与平常教的不同。可正如儿所言,一旦学成,确实能给他们更多的日常帮助!”
欧阳修从来就不是腐儒,相反,说到变通,在大学识者里面。他算得上一号人物。因为才学高,因此更能理解沈欢一些新学科的内涵。比如那些力学。见识多了地他,拿此理论。一一应证平生遇到之事,竟然豁然通透了!也是因为这样。他才报了来海州看看地心思吧。
以他的学识与地位,就算不做这个校长。也足以青史流芳了,确实没有必要在意。想到这里,沈欢对他地情操,更佩服了。
欧阳修指了指手头上的图纸,又道:“子贤,老夫虽然不清楚你为何一力主张造这类的建筑,不过以你的形容,好像也不错,呵呵,这等新造法,老夫都忍不住想看看它建成后的景象了!”
“这有何难。”沈欢呵呵笑道,“只需三个月,它的全貌,就都要显现了。晚辈敢说,必不让永叔先生失望。也许用来住,失去了几分优雅,不过用来教学,必然合适。其余不说,单是这个采光上,就有利于阅读了!”
欧阳修也笑道:“按你所说,可以同时容纳几千学子在众多房间里,确实壮观!”
一旁地欧阳突然插话道:“子贤,你说九月份就可建成,要招学生入校,可有详细计划了?”
沈欢道:“说到这个,还真需伯和兄帮忙。伯和兄有报纸在手,正可以在其上刊登消息。详细说明这个学校的宗旨与办学目地,一定要说明,不以科考为目的,来者自愿,失望者莫怪!甚至可以把一些科目详细说明一下,有兴趣者可来报名,通过测试,就能入校。”
这些三人都不陌生了。早在欧阳修来之前,沈欢就已经制定,这个大学,分为几个院部。先就是经义院,虽说不以科考为目地,可毕竟是教学的地方,如果不教这些东西,朝廷或者士人都会有意见。因此参照科举明经科地布置,设置了这个经义的学习之地,请一些儒者来教儒家经义,不过,像道家地《老子》等物,也在教学之列,算是一个大杂烩。咋一看,还真像后世的国学研究院了。
其他又分了几科,有物理,有数学,有生物化学,当然,还有天文。其他暂时就不分了,暂时就这般多。说到这里,沈欢最苦,后面这些科目,基本上都要他写教程,找来相关匠人,教与他们学习,再去教育学生。有些说不得甚至要沈欢亲自出马,去做他后世的老本行了。
欧阳点头说道:“宣传可以,现在《海州日报》在江南等地还是有些影响力,看者颇众,这个大学,虽然学的不是平常之科,不过胜在门槛低,费用少,应该是个不小的诱惑。何况,家父又在这里做校长,也一并在报上说了,应该更能吸引学子了!”
后半句一出,欧阳修就苦了,这次来海州,他现,自己的儿子,变了,都要陌生了,事事都不忘宣传,不忘如何达到目的;沈欢倒是欢快地笑了,这个欧阳,越来越牛了,广告的主意,都打到自己父亲身上来,一代舆论牛人,就要诞生,可喜可贺呀!
想了想,欧阳突然问道:“子贤,这个大学,很多事项,你都详细写了出来,为兄与家父观之,有几点想不明白。”
“哦,哪点?”沈欢问道。
欧阳看向欧阳修,现父亲点头后才道:“比如说这个校规,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