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五章 海军 (第2/3页)
当然更大,特别是在茫茫未知的大海上,这个风险,就更不知是什么了。人家赚得多,相对承担的风险就大了。不说别的,就说这淡水吧,我们去南洋,岛多国多,补充容易,可过了南洋,到了更大地海域,淡水补充不及,会死人地。一旦靠着海岸行船,又容易触礁,一样会有船毁人亡的事情生。所以,周老弟,不是李某不去赚更多地钱,而是不能呀!小弟那二十多条船,走走南洋,还成,一旦要走得更远,就难咯。据说泉州有一帮商人,就敢去大食之地,唉,真是要钱不要命了!”
周季心动了,道:“老哥,未知的东西才刺激嘛。如果总是停滞不前,又岂知外面是什么世界呢?路不是从来都有地,只有走得多了,才会熟悉。大家出海,画下海图,以后走起来就容易了。有钱还是自己赚为好,何必让人家赚过去呢?”
李老板苦笑不已:“周老弟年轻,有着进取之心。李某不成了,能保住这份家业传给子弟,就很满足了。看周老弟的模样。是想往更南的地方去?也许李某要让周老弟失望了。”
周季笑道:“说不上失望。这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没有能力,就做力所能及的事,等以后有能力了,再去展更大的区域也不迟。”
“这倒是事实。”李老板笑道,“如果周老弟有心。以后也可以组建自己的船队。到时尽可来找李某。定当相助。当然。要到远的地方,需要地船就更大更好。李某认识一些造船的作坊,也许能给周老弟帮助。”
周季大喜,道:“当真?”
“还能欺你不成。”李老板不满了。“这生意,永远都做不完。在其他地方,就算你和李某运一样的瓷器,一样赚得过来。老弟啊,外头对我大宋的货物,那是急需呀!何况你有了海船,到时李某出了什么事,老弟能眼睁睁看着不帮忙?”
周季呵呵笑道:“李老哥今日之情,小弟以后丁当厚报。对了。老哥。现在一艘船,造价几何了?”
“那就要看规模如何了。”李老板沉吟了一下。“现在的海船,长都有十数丈。宽好几丈,高也不差,如果是盐巴,一艘能运几十万斤呢。造价嘛,大概要上万贯钱。”
“万贯?”周季窃喜了,如果这次出海回来,资产能达到十几二十万贯,岂不是也能拉起二十条的船队了?
“当然……”李老板又话了,“这万贯钱,是造船地价,是老弟所说地大海船哦,能远航地,如果要小一点的话,还能便宜一点。”
“不不!”周季急道,“就要大的!老哥,如果周某要船,就要能过南洋还远的!”
“老弟志气大着呐。”李老板呵呵笑着,突然皱紧了眉头,“可是老弟,船是有了,这个能开船地人,才是最重要的呀。特别是要能在海上航行的,经验必不可说,像遇上风暴,如果有经验,有能力,可以凭着稳重操作安然度过,如果一无所长,单是普通水手,别说抗衡风暴了,估计一般的海浪都能要他们的命!想当年,唉,李某可是亲眼看着不少海船翻了,人死了的情景!”
“那……”周季愕然,“老哥,到时小弟真有船了,能否从你这里过来几个有经验的海员。老哥海船颇多,想必水手学徒不少,走了这么多年,经验应该上来了。当然,价格方面好说话,定会让老哥满意。”
“这个……”李老板有点为难了,说实在的,搞海贸,最贵的不是货物,也不是海船,而是有经验地海员。没有这些稳重地海员,一切都是白搭。人才最贵,在哪个时代,都是有明眼人的。自己有海船,领先别人,不就是靠多走了十年,有了一大批有经验地海员吗?
现在周季开口要人,虽然关系不错,可眼睁睁看着培养好的海员到了别家,肉痛啊。就算有了不错地补偿,心里也不大舒服。因此李老板大是犹豫了。
“李老哥,要展航海,水手必不可少呀。反正老哥这些年也培养了不少,那些学徒,估计也学成了。再做学徒,估计他们也不愿意了。还不如转手给小弟,让他们操船,也算是老哥对他们的恩德嘛。何况,说实在的,单单要这些学徒的话,小弟也是承担了风险的!”周季犹豫了片刻接着继续说下去,“有些话,还请老哥不要认为小弟在威胁。实话和老哥说了吧,小弟要搞海贸,一开始还真不是小弟的意思。小弟是奉命而为,上头……有人呐!”
“上头有人?”李老板震动了一下,看周季说得神秘,又指着头,顿时一点明悟了,“老弟,奉命?皇家的?”
“虽不中亦不远了。总之是为了大宋天下,也算是为了朝廷吧。”想起沈欢的计划,周季隐晦地点出意思。没办法,为了尽快拉起船队,他只能抬出“上头”来了,还真有威胁之意。商贾怕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地位,最怕有地位之人了。
李老板果然醒悟,叹道:“看来老弟也不简单呀。好吧,老弟,只要你真拉起船队。这个熟练的水手,就给你一些。不过不能太多呀,最多也就能开二十条船吧。”
“足够了,足够了!”周季大喜不已,“老哥,你放心。小弟拉起船队。也不是在杭州。不会影响老哥的生意。小弟要在海州经营的!”
“海州?”李老板放心了,“这个地方……哦,这些日子,李某对这里不陌生了。据说老弟在海州做什么水泥。很有用的东西?还要在年底卖出印刷机器?”
“是的,到时还请老哥多多帮衬。”
“李某能帮衬什么?”李老板笑了,“对于印刷这东西,李某不熟悉,也不大愿意涉足。至于水泥嘛,呵呵,如果真有用处,还可以买一些来。这东西,真像报纸上所说的海坝那样。用来建港口不错呀!”
周季心中一动。是啊,建港口。怎么想不到这用法呢。如果在海州,建个水泥大港口。也是个不错的想法嘛。到时,站在阔大地水泥岸上,看海面数十数百海船,船杆林立,是多么壮观的景象!
两人说妥船事,又商量其他事宜。周季投资大,李老板划给他五跳海船来装运货物。而周季先就要交一万贯的使用费。
事情商议好,就是准备货物了。还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周季之前没有准备,现在要操作,还真有点紧张。盐巴与丝绸,都不是他经营的主业,现在要筹办,必须收购。时间紧,人又急,人家必然会抬价。这样的话,又得出马商议价格。饶是如此,周季还是花了四万贯钱才从扬州等地收集到五十万斤左右地盐巴;其余五万贯钱,都用来买丝绸了。到了月底,才一一运到杭州,装上海船。
盐巴这东西装运得有点麻烦,一是怕水,雨天得小心,上了船也得防水;二来包装麻烦,不能再用麻袋,最后还是一桶桶地装上海船地。
十月二十五只天,是个黄道吉日。李家地船队终于起航了。
忙活了差不多一个月,周季人都瘦了好几斤。早晨起航,旭日东升。迎着大海,看着朝阳,周季不免感慨了。他的事业,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
当船队的身影不再能看见地时候,周季突然问起身边的李老板:“李老哥,你说,大海的尽头那边是什么地方呢?”
“尽头?”李老板苦笑不已,“老弟问的真是希奇。尽头是什么,李某也不好说呀。谁知道是什么呢?也许是无尽的大海,也许是与我等所站的地方一样,是陆地吧。”
“陆地……”周季心里一动,他指的是东边,不由想起了沈欢给他看的海图。按沈欢的说法,那是块陆地,饶过陆地,,可以到达西方,之后一路前行,又可以回到这里。呵,真是很神奇,不是吗?
“也许,他那地图,是对地……”周季喃喃地说了一句。那日最后,听完沈欢地交代,他想不那副地图带走。可是沈欢不给,说还不是时候,至少现在不是时候。当然,如果有可能,他愿意大宋每个人都能拿着一幅这样的地图,去从事探索新世界地大业。
而在十月份让周季时常想念的沈欢,又在做什么呢?
十月中旬地时候,海州在修的几条水泥路,都修建完毕。在海州城外,沈欢还出席了一些通路的仪式。这几条水泥路的开通,随着度的提升,海州也进入了一个高展的通道。至少,有了这几条水泥路,不单本州百姓欢迎,就是其他州的居民,也甚是推崇。像青州等地,要下扬州,或者扬州要上来,都选择了海州南边或北边两县的通道,从中横穿海州。因为这些水泥路,确实是太方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