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五章 黑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九十五章 黑白 (第2/3页)

法?”

    “正是,原来先生早就想好了!”

    王安石叹道:“想好了又如何?他终究是老夫的女婿呀!”

    吕惠卿道:“慈母多败儿;不历风雨,哪见彩虹!先生只要想想这是为了他好,心里就好过了。再说以如今他的身份,就是到了下边,说不得也是一州知州。不会埋没了他,说不得会让他更有用武之地呢!先生也知道,此人经济之才,非比常人,用在地方上可比用在与我等作对上要好得多了!”

    王安石又是沉默,良久之后道:“总不能让老夫出面让他下放呀!”

    吕惠卿喜道:“这个好办,先生就交给晚辈得了。晚辈现在是崇政殿说书,时不时能见上官家,可以进谏一番。呵呵。我等在这里说得颇好,可是说不定官家还不同意放他出去呢!先生也知道,官家对他的宠信。也是颇深地!”

    王安石点点头,不再谈这个话题,转而与之讨论新法之事。方田均税法与市易法皆颁行下去,不过实效就差了许多,盖因有着宰相韩琦地公开反对,下面不少人都在观望呢。

    对此吕惠卿又加了一句:“先生,这个韩相公,也实在可恶了点,明着反对新法。这不是让先生与官家都难看吗?最好能一并解决此人!”

    王安石沉默不语,轻叹一声,转而沉思去了。

    三日之后,向王安石作出保证的吕惠卿,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又见着了官家赵顼的面。

    这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在皇宫里头,各种奇花异卉都跑来了凑热闹。姹紫嫣红,红肥绿瘦。观之令人心旷神怡。

    赵顼本来就在御花院赏着春景,赏着赏着,突然心头一动,想要听书了,就让人把吕惠卿传了过来。这些时日的接触,吕惠卿仗着他那张舌灿莲花地嘴说得赵顼大是信服,对他也越来越重视了。

    这日说到《汉书》,吕惠卿解释了一番之后,赵顼坐在椅子上。突然心血来潮。心中大动,问道:“吕说书。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

    吕惠卿心头微微一动,笑着回答:“那得看是什么情况了,严格来说,法没有不变的。先王之法,有一年一变的,像每年的正月初政,就会布一系列政令,都不会与往常一模一样;有五年一变地,像考试制度之类的;也有三十年一变的,刑法世轻世重,就是这个道理。陛下想问的是否朝廷中争议的我朝该不该变法?”

    赵顼笑了:“你果然是玲珑之人!那你说说,这个法变得可是应该?应该地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呢?”

    吕惠卿答道:“自是应该。臣最佩服的是沈龙图所说的一句话:一切从实际出!观我大宋天下,百年承平,弊端横生,再任由下去,他日必成祸患,为避免这种情况,也像沈龙图写地那样,法不可不变”

    赵顼又笑道:“你就这么推崇沈子贤地《唯物论》?”

    “凡是对地,臣都推崇!”

    “那照你的意思,法是必须要变地了!那你说说,是王介甫的开源对呢,还是司马君实的节流对?”赵顼问出了感兴趣的话题。

    吕惠卿心中大喜,强自镇定着说道:“陛下是想问《裁军议》是否该成为变法主旨?”

    赵顼一愣,接着才恍然:“朕倒忘了,你与王介甫交好,这个肯定会与你说了!不错,看司马君实所写的奏章,令朕又是兴奋又是疑惑,如果按他地意思,只要把厢军裁掉,那么其他新法就是多余的了!”

    吕惠卿沉吟一会组织语言,道:“陛下,裁军之议,严格来说,不过是节流罢了。司马君实……不,应该是说沈子贤,按他的意思,把厢军裁掉,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是大谬!”

    “大谬?”赵顼愕然。政事堂会议,连一干众臣,甚至是王安石,都无法驳倒裁军之议。没想到在这里,倒听到吕惠卿一句“大谬”这样严重的评语,有点怒然。也更有兴趣了。

    “是大谬!”吕惠卿坚定地说道,“陛下请想,节流节流,就是打了让财政停滞不前的注意,若是这样的话,一昧节流,又有什么用呢?请陛下又想想,厢军是裁得完的吗?今年裁掉了,明年天灾。按祖宗之制,又会有新的厢军。然而所谓的邮政驿站,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并不能再容得下厢军。那么,几年之后,厢军之难,又是一大难题矣!到时只节流不开源,财政一定,又该陛下为难地时候了!”

    “这个朕倒没有想到过!”赵顼脸色凝重起来。

    吕惠卿又道:“陛下,现在介甫先生行开源之举,为财政增收入,正是为陛下解忧之举。一旦功成,才是千古功绩!现在他们以裁军之议来周围主张,一旦朝臣大肆攻击新法,罢了新法,几年之后,朝廷不复生机,那才是大灾难呀!所以臣认为,如果他们是故意为之,那就是居心叵测了!”

    赵顼变了脸色。神情复杂,最后才道:“司马君实他们当不至于如此险恶!”

    吕惠卿幽幽地道:“陛下,人心难侧呀!现在是大有为之时,一旦给有心之人阻挠,坏了陛下的千秋大业,这个责任,谁负得起呢!”

    一听到自己地千秋大计要坏,赵顼顿时急了:“那你说,该怎么办?难道说不准《裁军议》的通过?”

    吕惠卿摇头说道:“那倒不至于。毕竟陛下已经与大臣议过。而且又交予了司马君实去办理。若是收回成名,朝令夕改。那也太损陛下的威信了!既然已经通过,那就实施吧,反正此策确实对大宋有利无害。只是怕让朝中那些大臣看到了此计的好处,看不到坏处,从此以为旗帜,以为有了理由反对新法,那才坏束已!只要陛下时刻警惕,那也不成问题。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